《小巷人家》子女長大後的孝順,早已在家庭日常中埋下伏筆

熱播劇《小巷人家》引起網上熱烈討論,蘇州紡織廠小巷中莊、林、吳三家人,二十年間的悲歡離合,展現了70年代到90年代社會發展的畫卷。

小巷中莊超英作爲老師認真負責;作爲父親,嚴格要求孩子,督促他們考大學;作爲兒子是父母的愚孝男,唯一不合格的就是丈夫的身份。

莊超英因爲他的愚孝,讓很多觀衆,恨不能衝到電視裡將他打醒,他的行爲嚴重傷害了妻子,女兒;差點讓自己的小家庭分崩離析。

那麼家庭關係中的孝,到底怎麼做是合適的?

兩代人之間的愛與矛盾,尤其是對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度展現,讓無數觀衆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世間很難有完美的家庭,多數人是在磨合中,尋找合適的相處模式,秉持適度原則。

父母要面對孩子的成長,但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孩子也要面對父母的平凡,理解他們陳舊的觀念。

其實子女長大後會不會孝順,其實早就在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中註定了。

好丈夫PK愚孝男

莊超英是愚孝男,處處犧牲自己小家庭討好父母;他的鄰居林武峰則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的代表。

這兩個人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折射出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正在經歷的問題。

林武峰,福建晉江人,少年喪父,母親拉扯幾個孩子,很不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還全力供他上大學,他心懷感激,畢業後一直將大半工資寄回家撫養弟妹,直到弟妹可以掙工分。

之後林的母親不肯要兒子那麼多的錢,讓他攢錢成家。

林工減少了經濟援助,每月依然給母親寄零花錢,直到母親去世,堅持了三十年

解決了家庭難題,他纔開始考慮個人婚姻,並沒讓家庭負擔,影響到自己的終身大事。

林工在大家庭是頂樑柱,但他始終與大家庭保持着恰當的距離,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

相對於林工,莊超英一家雖然苦,但也比林工原生家庭要強。

莊家一家人都各有工作,但還習慣性壓榨大兒子,爲他們解決難題。

一家人中,有軟弱可欺的,父母一般都是犧牲掉他,尋求家庭的安寧。

莊家父母只要好名聲,偏心自己小兒子,什麼困難都要找大兒子。

尤其是莊母整天誇大兒子孝順,卻從沒有好好愛護過大兒子。

外甥從貴州回蘇州,這個累贅他們不要,扔給大兒子;

寒暑假要大兒子、大孫子騎車一個多小時去給小孫子補課;老人病了扔給大兒子、 媳婦、孫女照顧;

每個莊老師在父母的洗腦中長大,他們一直說,老大少吃一口,父母和弟弟就可以多吃一口。

就像條件反射一樣反覆訓練,讓莊超英有了餓肚子,也要讓家人多吃的意念,並且父母還會表揚他。

作爲家中長子,他一直覺得自己有責任照顧全家,這樣可以得到一個孝順的好名聲。

就是二十年,莊家的樁樁件件,搞得莊老師的小家庭一團亂麻,妻子對丈夫失望,女兒、外甥與舅舅離心,兒子和稀泥,這個家面臨分崩離析。

月莊老師在家裡妻兒生活貧困的情況下,還要交給父母三分之一工資。

大家庭和小家庭如何保持距離分寸,纔是家庭和睦的關鍵。

是孝還是債

孝順原本是一種美德,可在有些自私的人口中,變成了拿捏小輩的道德枷鎖。

莊超英孝順父母原來是一件好事,但他過度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於是孝順就變成沉重的債務。

於是他就拖着妻子兒女一起,去博孝順的美名,也不管他們是否願意。

結婚前,他將工資交給父母爲家庭還債,其實父母是用他的錢,爲弟弟攢結婚費用

到了結婚,他不出錢養家,還將工資交給父母,全部依賴妻子微薄的工資。

等有了孩子,黃玲纔有了理由,讓莊超英去要回工資,但貪婪的莊家父母不肯,每月莊超英仍然孝順父母工資的三分之一。

莊超英對父母不會說不字,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他心裡也明白,但爲了面子他一定會答應,否則他父母會大發雷霆,上綱上線的罵他。

大兒子莊圖南即將要升入畢業班,是一個關鍵時刻。

這時莊家父母,要將外甥塞到他們家長期居住。

忍無可忍的黃玲,撕開了莊家父母虛僞的面目,寧願離婚一個人帶着兩個孩子,也不願意像你一輩子爲莊家奉獻。

這話激怒了莊超英,他知道黃玲說得是對的,可他要臉,家庭不和睦的真相被撕破,讓他不敢直面。

單方面無度的索取,會讓人受不了,黃玲不堪重負終,與丈夫離心離德,不再對莊超英保有希望。

莊超英其實一直自欺欺人,還孝心外包,他除了給錢給父母,其餘各項工作,都要家人替他去完成。

莊家像債主,他們養育了莊超英,讓他上中專,就有隨時隨地要收債的權利。

債務的外殼用孝順來包裝的,莊超英自己背不動,拖着一家人來背。

楊絳先生曾說:"當一個家庭一碗水端不平時,只有犧牲最善良的那個,才能讓家庭風平浪靜。"

父母子女關係,最好的形式是互助

劇中林家的家庭關係就是和諧的。雖然平時有點小矛盾,但原則上夫妻,父子是一致的。

莊圖南,隨着林棟哲去福建林家,這個莊家的長孫,不無羨慕地說,林家可以大大方方談錢,關係和諧,相互幫助做生意。

圖南從心裡是喜歡這種氛圍的,林家相互幫助,林武峰年輕時,幫助大家庭,到了現在弟弟妹妹都有錢了,反過來幫助大哥,林家不存在吸血。

林家之前很貧窮,但他們的母親三觀很正,沒有吸血大兒子,而是在家裡其他成員有了賺錢機會後,讓大家都努力起來,互相幫助。

正是有這樣一個好母親,林工的生活纔是幸福的,他關注在自己的小家庭,與大家庭保持距離。

他從不抱怨原生家庭的苦,也不把苦整天掛在嘴邊,讓妻子兒子一起承擔所謂原生家庭的苦。

林家家風樸素,有邊界,父母從根子上考慮的是,每一個兒女都要相互幫助,但絕不是偏心,吸血,而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相互幫助。

即使父母不在了,林家兄弟姐妹依然會相互幫助,扶持,在他們觀念裡親戚是沒有隔閡的,朋友遠不如親戚。

林棟哲帶着莊圖南一起做生意,二姑媽就擔心莊不是親戚不可靠。於是林棟哲說莊是他的大舅哥,二姑媽徹底放心了。

家庭中一碗水端平是常態,父母的平衡之道決定家庭關係走向。

莊超英父母用老大的錢補貼老三一家,他們一家習慣吸血,依賴在大哥身上。

當棉紡廠效益不好,不發工資,莊超英回家與父母商量,停了補貼,等有錢再補。結果父母大罵他白眼狼,這家人習慣軟弱兒子的奉獻,就不肯撒手

也傷了莊超英的心,心中不得不承認父母不愛他,只是一個血包.

莊家這種不健康的氛圍,讓黃玲絕望,筱婷窒息,鵬飛冷眼旁觀,溫水中的圖南也開始覺悟。

劇中兩家人不同的氛圍,造就了不同的子女,兩家子女認爲只有學習好才能讓家庭存在,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愛,甚至不會愛。

林棟哲在愛的氛圍中長大,開朗,有擔當,所以筱婷在畢業後願意立刻和他結婚。畢竟人都願意靠近溫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