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正改變醫療、美容,甚至餐桌?

美國《福布斯》雜誌3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低調的“蟑螂產業”可能重塑醫藥、食品和化妝品——生物學家的解讀 對許多人來說,僅僅聽到“蟑螂”這個詞就會立即引發厭惡感。但如果這些被普遍厭惡的昆蟲正悄然成爲我們最有前途的盟友之一,能徹底改變醫療、美容甚至餐桌,那會怎樣呢?中國的蟑螂養殖是個利潤豐厚的產業,在全國數百個設施中悄然擴張。走在最前沿的是製藥巨頭“好醫生藥業集團”,其在西昌的人工智能監控設施每年養殖60億隻蟑螂。在精心調控的昏暗、潮溼環境中,蟑螂茁壯成長,消耗大量廚餘。與家禽或養豬業需要大量資源且容易受疾病暴發影響不同,蟑螂養殖以極低成本實現了高產量。約3美元的投資可帶來超過20美元的回報,這爲中國農村的創業者創造了機會。蟑螂甚至可能悄然進入醫藥和化妝品行業。粉碎的美洲大蠊已成爲某些醫藥和化妝品的主要成分。科學研究顯示,蟑螂會分泌強大的抗菌肽,能夠中和一些危險細菌。儘管將蟑螂用於化妝品的想法可能令人不安,但某些護膚品公司已將蟑螂提取物納入產品中,因爲據稱它們具有保溼和修復特性。在山東省,數以百萬計的蟑螂被磨成富含蛋白質的飼料,用於支持當地的家禽和漁業。企業家們樂觀地認爲,蟑螂蛋白最終可取代含有抗生素的飼料,有助於產出更健康的牲畜和更優質的農產品。蟑螂還爲廢物管理提供瞭解決方案。全球城市中心都在努力處理堆積如山的廚餘。中國的蟑螂養殖場已經在解決這一問題,將大量有機廢物餵給數十億隻貪婪的昆蟲。儘管有顯著好處,該行業仍面臨重大障礙。相關事件凸顯行業缺乏嚴格監管,並引發對安全措施、基因控制和大規模蟑螂養殖可持續性的擔憂。此外,文化上的厭惡仍是強大障礙。(作者斯科特·特拉弗斯,朱娃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