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好心攙扶老人反被誣陷捱了五個巴掌,警方:老人被行拘

“小夥好心攙扶老人反被誣陷毆打”“老人被行拘”,前不久,江西警方發佈的這條短視頻在網絡上引來激烈討論。在路邊遇到摔倒的老人能不能扶?應該怎麼扶?這個本不應該成爲問題的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警方發佈這條短視頻的本意,是要對樂於助人的小夥給予肯定,對誣陷好人隨意毆打他人的行爲,亮出鮮明的執法態度。 近些年,不管是民法典對“好人條款”的修訂,還是司法機關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執法樣本激濁揚清,全社會早已有了一個明確的共識,就是要讓好人不再難做,讓扶與不扶不再成爲一個問題。破解“扶老人困局”,我們還有哪些事情要做?

小夥好心攙扶老人畫面

這是事發時的公共場所視頻,視頻中可以看到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看起來有些佝僂的老人,正在推搡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年輕小夥,小夥不停躲避着老人,始終沒有還手。

老人推搡小夥

老人爲什麼會推搡小孟?老人手上的血又是從何而來?由於這位老人一直追着自己不依不饒,小孟最後選擇了報警。

警方談事發經過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所長 丁小剛:8月12日,我們中午1時左右指揮中心接到報警,說有人發生糾紛,當時沒說什麼事,民警去的時候就發現一個60來歲的老人跟一個十七八歲小孩子發生糾紛,老人家人在說什麼小夥把他撞了,要去醫院。

警方趕到事發現場

民警趕到時,老人的家屬也到達了現場。 見到民警後,老人首先走了過來,告訴民警他被小孟撞傷了。

警方聽現場人員講述事發經過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老人指着自己頭上的傷,告訴民警說他是被小孟騎車,撞到之後摔傷了自己的頭部。我們詢問小孟情況的時候,小孟則跟我們說,他是騎車路過的時候,看到這個老人摔倒在地上,然後停車上前攙扶,並用老人的手機聯繫了他的小孩。

小孟說老人打他

當事人 小孟:我路過看他有沒有事情,然後我就給老人家屬打電話,後面他就一直弄我,我就在這裡陪他,他就說你不要走,抓着我的腳,他就說我撞的他,他就指着我要打我。

在民警瞭解情況的過程中,老人的情緒依然很激動,並且不斷展示自己的傷口,趁着民警向老人家屬詢問事情經過,老人又對小孟動了手,民警趕緊上前阻攔。

警方稱老人講話含糊不清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雙方當時各執一詞,我們查看了一下車輛,沒有發現碰撞的痕跡,然後老人滿身酒味,說話含糊不清。

警方抓起老人的手

雙方的說法大相徑庭,而此時也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任何一方的說法。在這個過程中,老人一直很激動,他的家人一直控制着他,而小孟則一直躲避老人,與他保持距離。

老人的家屬則稱一定要小孟陪他去醫院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當時因爲老人身上有傷,我們勸阻老人家屬把老人帶到醫院先行檢查,老人的家屬則稱,一定要小孟陪他去醫院,而且要賠償相關的費用之後才肯去醫院做相關檢查。見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也確認老人這個傷情沒有大礙,我們就將雙方帶回了派出所。

老人堅稱被撞傷

警方查明真相

小孟說自己只是路過扶起了倒地不起的老人,老人卻堅稱自己是被小孟撞倒的,而且事發時也沒有目擊者,要搞清楚事實真相,當務之急就是能查閱到事發前後的視頻。在將雙方帶回派出所後,民警對事發路段的公共場所視頻進行調取查看。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這就是我們當時調取的公共場所的畫面,站在樹蔭下休息的就是後面摔倒的老人,他站的時候跟他走路的時候都是搖搖晃晃的,走一步扶一下的,然後走到樹下休息了一下。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這位老人當時站在路邊的樹蔭下,走路也是搖搖晃晃,還沒走幾步就扶着路邊的樹停了下來。老人扶着樹停留了兩分多鐘後,突然倒在了路上,此時正是正午時分,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路過的車輛也沒注意到躺在路上的老人。視頻畫面中老人用手臂支撐着地面,嘗試起來,但並沒有成功,這時路過的小孟發現了老人。

小夥路過

看見倒地老人立即上前詢問

監控顯示老人倒在了路上

看到躺在路邊的老人,小孟沒有多想,立即走過去詢問情況,但此時的老人說話含糊不清,就連自己家人的電話號碼也說不完整。

小孟走過去詢問老人情況

當事人 小孟:問他家屬電話號碼,然後他說半天說不清,就發現他喝了酒,後面就拿他手機給他家屬打電話。

小孟拿老人手機給他家屬打電話

可就在小孟站起身後,老人卻突然伸手抓住了小孟的腿。

小孟稱蹲下聽老人講話

當事人 小孟:他就和我說你別走,開始沒聽清,我就蹲下來,然後他就說是我撞的,問我爲什麼要撞他。

小孟就蹲下來被老人“訛上了”

老人的話讓小孟始料未及,此時他也察覺到老人喝了酒,身上散發着酒氣,小孟當時覺得老人應該只是誤會了自己。

從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二人交流了很久,並且從老人的肢體動作上可以看出,此時他的情緒也比較激動。幾分鐘後,老人自己站了起來,並且不斷逼近小孟。

老人掌摑小夥

老人家屬指責小夥撞人

老人家屬趕到現場

老人不斷用手指着小孟,兩人一進一退,小孟不斷躲避老人,而對方卻是步步緊逼。幾分鐘後,老人的家屬到達了現場,也就在這時,老人突然動手,揚起手臂扇了小孟兩個巴掌。

老人不斷用手指着小孟

隨後老人與家屬交談了兩句,又突然轉過身,再次扇了小孟一個巴掌,這時老人家屬纔將老人攔住。

小孟稱被老人打了5個巴掌

記者:他一共打了你多少下有印象嗎?

當事人 小孟:5個巴掌。

記者:記得這麼清楚。

當事人 小孟:因爲打得很重。

記者:他在打你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得我扶了他好後悔?

當事人 小孟:沒覺得。

記者:我看你其實是非常委屈的,在執法記錄儀的畫面裡面,警察到了之後是不是感覺更委屈?

當事人 小孟:肯定委屈,我去扶他,他們不感謝我,還直接給我來一個巴掌。

雖然覺得很委屈,但是小孟說他始終沒有後悔去幫助老人,而是堅信清者自清。

老人被行拘9日

警方通過調取公共場所視頻還了小孟清白,老人家屬也終於看到了事實真相,隨後向樂於助人的小孟表達了歉意,老人最終因毆打他人被行政拘留九日並處罰款200元。

而對於網友廣泛討論的,爲什麼只因毆打他人對老人進行行政處罰,而不是以敲詐勒索進行刑事處罰,辦案民警也給出了迴應。

警方稱老人摔到了自己的後腦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第一個是老人當時是醉酒的狀態,他的意識不是很清醒。第二他又摔到了自己的後腦,導致他誤以爲是小孩撞到了他,導致他受傷。在看完監控視頻之後,老人和他家屬對這個事實比較認可,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所以我們認爲之前是因爲誤解產生了這種情況,所以說認定敲詐勒索事實上可能比較牽強。

“扶不扶”再引熱議

記者街頭採訪

小孟的遭遇被報道後,引來了激烈討論,甚至還有媒體在網絡上發佈了“路邊遇到老人摔倒你會去扶嗎”的投票。其中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和擔憂。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到底會怎麼選擇?發生在小孟身上的這件事,對他自己和他身邊的人,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的記者在事發地撫州市南城縣的街頭做了採訪。

通過採訪記者發現,對於樂於助人的小孟,大家都表達了肯定和支持,並且大部分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是自己遇到老人摔倒在路邊,肯定會去扶,但是扶之前也許會先拍照取證,或者找路人幫自己證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作爲這次事件的當事人,小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達出了同樣的想法。

小孟稱以後還會樂於助人

當事人 小孟:就算之後再碰見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去做,做好事能做一點是一點,做一件是一件,把自己保護好就好了。

善良不應被欺

善良更需剛性呵護

在伸出援手的同時還要考慮保護好自己,這樣的顧慮本不該存在。小孟的遭遇再次告訴我們,善良不應該被誤解、被欺辱,而是應該得到更加剛性的全方位呵護。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如果見義勇爲者的權利不受到保護的話,那麼社會上這種善舉會越來越少。當善舉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嚐到後果,社會其實就是一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社會。

司法層面不斷釋放正向信息

扭轉消極現象

專家表示,“扶老人困局”由來已久,如何讓施以援手的人們不再心存顧慮,這些年不管是從立法層面,還是具體的執法層面,都有許多具體的措施和事例,不斷地向公衆釋放着正向信息,以此來慢慢扭轉“好人難做”的社會現象和心理,撫州南城警方最早決定發佈這條短視頻的初衷正是如此。

警方談最早決定發佈這條短視頻的初衷

南城縣公安局建昌派出所教導員 饒亞威:當時也考慮到社會影響,老人扶不扶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我們覺得鼓勵好人做好事,懲戒惡人做惡事,纔會真正宣揚社會的正義。

爲善行撐腰

亮出鮮明執法態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類似事件可能會引發公衆對善行的顧慮,但是個別的誤解或惡意並不能動搖善良的本質,而法律也始終站在善良的一邊, 撫州警方在這起事件中迅速介入,爲少年討回了公道。公正高效的執法行爲,不僅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更有力地捍衛了社會的信任。

南城縣公安局的這條短視頻發佈之後,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作爲這起案件的主辦單位,建昌派出所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輿論壓力,但令人欣喜的是,不管輿論再喧囂,社會公衆對於公安機關鮮明的執法態度,給予了贊同和肯定。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要肯定公安機關對於老人的行政處罰是非常正確的,而且對於正義的伸張來說,是必要的舉措。公安人員從正義的立場出發,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依法處理這個案件。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不僅在於處罰他個人,而在於把這個案子的結果彰顯社會,做好人有好報,法律會支持你,會鼓勵你,做壞事勿以惡小而爲之,你也要承擔法律後果,我覺得這個是這個案子中最核心的一個點。

懲惡揚善、激濁揚清,這正是良法善治的應有之義。2021年1月1日,被稱爲“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實施,其中就專門設立了“爲善舉撐腰”的兩個法律條款。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好人條款”,這個條款是鼓勵做好事的人,鼓勵好人好事的條款。

“好人條款”

從法律層面對助人者給予保障

我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爲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這兩條分別說的是如果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見義勇爲的人受到傷害了,那麼侵權人肯定要承擔責任,如果侵權人賠不了或者侵權人找不到了,那麼被幫助的人應當給予補償。

還有一個條款是施救者去施以援手了,結果最後被救助的人認爲你傷害了我,你要賠我錢的,就是所謂的“被訛上了”,這種情況民法典也有一個規定,是可以不用賠錢的,這兩條是整個“好人法”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增加社會信任感

也是勇於做善事重要因素

除了在法律層面爲好人“撐腰”,鼓勵人們見義勇爲,專家指出,增加人們的信任感也是讓大衆勇於做善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很多人認爲社會中線上包括線下,信任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還是要宣傳、增加社會中最核心的一個元素——信任。信任是所有法律關係所有社會關係的基礎,善良是人的本性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這兩個任何一個如果被傷害了,這個社會可能就會出現嚴重問題。

如果受助方故意訛詐

或將受刑罰

事發路段監控畫面

不僅要在法律層面保護做好事的人,更要嚴懲做了惡事的人,專家指出,在好心攙扶老人卻反被誤解時,如果被幫助的一方存在故意訛詐,還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觸犯刑法。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敲詐勒索是一個主觀故意的行爲,明明知道對方沒有撞我,現在要去訛詐他,想從他身上來賺取錢財,要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在扶的問題上,是不乏敲詐勒索行爲的,需要去判斷是不是主觀故意的,是不是有用要挾恐嚇的方式去讓對方來交出錢財,強迫對方,從而實現自己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所以他有主觀上和客觀上的一些犯罪構成要件來加以衡量。如果確實能夠證明屬於敲詐勒索行爲,對這樣的行爲應該要嚴肅處理,從重處罰。不但對本人進行懲罰,也發揮法律的一般預防作用。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