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察|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第十年,繼續探索在地化實踐的可能性。

編者按:

在地化是近幾年的“熱詞”,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商業體、不同的街區,品牌的“在地化”早已成爲常見的差異化運營策略。但在地化並不是一個新課題,無法繞開在地化的商業品牌們,在其中不斷精進在地化的視覺設計、打磨運營的顆粒度,也發起了一些與在地文化諸如非遺等的社會項目,“再造”地方產物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

但無論採取怎樣的在地化運營策略,無論何種程度的實踐與介入。商業品牌們在細究在地化的內核,它的本真還是在地人們真實的生活樣貌,以及人與人、物、附近的生活乃至城市的聯繫。

由此,我們關心,商業品牌的“在地化”與在地、人、物及其附近的生活建立起了哪些聯結?同時又給品牌帶來了什麼?

從2014年到2024年,MUJI無印良品(下文簡稱“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已開業10年。作爲國內第一家MUJI世界級旗艦店,它以超前的場景營造爲成都人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樣本,十週年之際,MUJI持續探索在地化實踐的可能性,以“在地化的可感知實驗”爲主題,開啓了一場關於設計的沙龍討論,以此來回顧10年以來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與成都在地、人、生活的連結,同時發起關於在地化實踐更多可能性的討論。

當我們提及MUJI無印良品時,腦海裡會冒出哪些詞語?極簡主義還是性冷淡?但這些都不是MUJI。在回顧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的10年曆程前,我們將重新解讀MUJI的本色。

誕生於1980 年的MUJI,以商品開發爲原點,遵循“精選材質”、“ 修改工序”、“ 簡化包裝”三個原則,去重新審視商品,從最初的生活雜物,到後來涵蓋服裝、食品、家居等領域。

MUJI如一顆種子般自然生長,逐漸形成了其獨有風格——如“空的容器”一般。“極簡風格”或是表象,“空的容器”纔是MUJI的內在。正因爲“空”所以纔有能容納所有人思想的自由性。恰如今年MUJI帶來的“使用的自由”企劃,延續了“空”這一MUJI的哲學概念,提出“設計者,創造使用的說明;使用者,創造使用的自由”這一貫穿於 7000 多種商品中的觀念。在使用過程中,消費者能投射自己的想法和智慧,讓商品有多種用法,同時也在“原材料的選擇”中感知對環境和地球的愛護。

● 活動現場,MUJI品牌溝通部劉部長解讀MUJI

2014 年,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開業,這是國內第一家MUJI世界級旗艦店。整個店鋪由日本著名室內設計師杉本貴志精心打造,以 “藝術的融合 & Mix 的賣場” 爲設計概念,以生活主線串聯佈局,呈現 “感覺良好的生活” ,從而營造出自然無印的美學氛圍。

10年前,“場景營造”這個詞語與概念還並不廣爲人知,而MUJI就以超前的觸覺打造了聚焦“生活的動線”的空間;將MUJI一直關注的“人與自然、物品的關係”以場景的方式具象呈現。

在MUJI的視野裡,MUJI如同指北針一樣指向生活的“基本”與“普遍”。因此要說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10年帶來了什麼,不如問,它這個“空的容器”裡承載與融合了在地的什麼內容?正如同MUJI的名字一般——無印良品,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這個城市是怎麼樣的性格?它就將容納怎樣的城市性格。

● 沙龍現場設計師嘉賓合影

此次,MUJI在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召開了一場關於設計的沙龍討論,邀請到 MUJI 店鋪設計師周斌、施修雨,以及一介設計創始人張唐、壹閣設計創始人Denny Ho、NAISSANCE 新主義創始人 / 自然而然藝術設計創始人張紅雷、一門社創始成員王凱麟等衆多知名設計師,圍繞“在地文化的可感知性實驗”這一主題,進行在地化實踐可能性的探討。

沙龍活動從 MUJI 成都太古裡旗艦店這個 “點”,10年間與在地發生的連結,延展到如何將成都的在地文化轉譯融合到MUJI內的討論。活動現場,嘉賓們紛紛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014年已經入職MUJI的周斌曾見證當年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開業的盛況。

“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這十年給成都帶來了有機更新,這是一個從0到1的突破”,周斌說道。他還表示,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作爲國內第一家世界旗艦店,是無到有的過程,除此之外,它還帶來很多“第一”。比如國內第一家Cafe & Meal,MUJI將“注重食物本來的味道”的飲食及食材理念引入國內,比如來自東京的家居品牌IDÉE第一次來到成都,比如MUJI首次開啓將一整顆樹引進空間的設計……由此可以看出,MUJI商品的品類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2014年也正是成都太古裡開幕的同年,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見證了西南消費市場的增長,也見證了成都作爲新一線城市的伊始。十年後的今天再回顧,不僅MUJI爲這家店及十年的經營都傾注了大量熱情和精力,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也與成都這座城市共生長,共同鳴。這十年,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不僅成爲了城市的目的地,也爲成都人提供了‘感覺良好的生活’的美好提案。”

“生活的動線並非簡單的路徑,而是一種對生活節奏的考量。”MUJI店鋪設計師施修雨在現場分享到。 他認爲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充分圍繞生活的動線展開。 在這裡,商品的佈局不再是傳統的按類型簡單羅列,而是依據人們在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和行爲習慣進行精心安排。 兒童玩具與兒童用品的貫穿,食品與廚房商品的關聯佈局,都是爲了讓顧客在購物過程中能夠自然地順應生活的節奏,彷彿不是在逛商店,而是在體驗生活的一個個片段。

“生活的動線影響着我們的日常體驗和情感感受, 當我們的行動在一個空間中流暢無阻,所需物品觸手可及,我們會感受到一種秩序和舒適。 聚焦生活動線的本質是關注生活的節奏,這與享受慢節奏的成都人天然融合。”施修雨補充到,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像喧鬧的城市裡一隅靜謐角落,這裡擯棄了“這樣纔好”的世俗規則和自我規訓,顯現出獨屬MUJI“這樣就好”的舒適與自然。

沙龍現場,當幸會主編遠古飛行員提問“可以提取出成都在地文化哪些元素與理念?如何將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成都在地的生活方式、理念等,融入創意設計之中?設計要如何轉譯在地文化?”設計師嘉賓們從不同維度與視角,進行了一場討論。

在設計師的眼中,在地文化是一種形態,它可以是任何具象元素,可以是蓋碗茶、熊貓、麻將等,在地文化也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關於紀實的當下、此時此刻。我們以此爲起點,展開了話題。

王凱麟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她眼中的成都人是追求慢生活卻內心有堅持。廣場上下棋的大爺、跳廣場舞的大媽,他們的日常雷打不動,但娛樂並非生活的唯一,更重要的而是在精神上追求愉悅,在生活中找尋自我。成都人天生帶有幽默感,將不拘一格的性格帶入生活,這種性格底色帶來了更多的包容性和自由。

一門社有一個長期的 “走向街頭計劃”,核心是觀察街上普通人的設計。他們希望通過對成都在地老百姓們對廢舊物品的利用以及手邊物品的改造進行觀察,從中發現成都人的幽默和非凡創造力。工作室期望從這些設計中提取簡單且實用的設計智慧,並運用到自己的設計實踐中。他們認爲這樣的設計沒有理解門檻且充滿智慧,自然而然地與在地文化產生連接,能與成都人產生共鳴。

“在成都的街頭巷尾,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創造,卻蘊含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它們不僅是實用的解決方案,更是成都人生活態度的體現。成都的設計文化,正是在這種本土智慧與專業創作的互動中不斷髮展,設計師們以開放的心態去發現和接納街頭的設計靈感,讓成都的設計作品既具有現代的審美價值,又不失本土的溫度和特色。而這一點也與MUJI不謀而合,正是因爲‘空’的狀態,所以設計師們都能在此發揮靈感。”

“當下人們的精神狀態渴望短逃離,尋找精神放鬆之所。在繁華的成都中心,MUJI 對於我來說就宛如一個安靜的庇護所。”張紅雷在現場分享到。“在十年前MUJI便有如此超前的生活化場景營造,它關注人與自然、物的關係,致力於爲人們帶來感覺良好的生活,在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人們可以感受到溫度,這個溫度來自於心靈的治癒和平靜。”

當這個地方成爲在地人們的目的地時,張紅雷認爲那麼它就已經融入到在地文化之中了。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在成都辛勤耕耘的10年,已經讓它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城市目的地,一個亮眼的旗艦店標杆。她認爲如何持續這樣的溫度,給予力量給當下的人們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她也在現場表達如何放大溫度,甚至於有一些互動類的裝置,讓人們在愉悅之餘,還能找到一些驚喜,這是她所期待的 MUJI 未來可以探索的方向。

MUJI爲生活造物,但它並不提供“生活的答案”,貨品需要使用者去創造使用的自由,一個物品從誕生到圓滿的終點,並不在MUJI發生而是在使用者手中發生。

近幾年MUJI一直在持續探索在地化時間的多種可能性,從生活化的場景營造外, MUJI與成都還可以發生一些怎樣的新聯結?

“我從日本學習設計歸來,深刻體會到日本設計的顯著特點是不注重視覺化,以MUJI爲例,其最初理念是好用,注重生活中的每一個小點進行優化,出發點是設計概念及使用,視覺呈現往往在最後,因爲過度視覺化易導致品牌化,這就背離了MUJI的初衷。”張唐在現場分享道。

張唐表示,成都正處於一個向大家介紹新鮮事物的階段,每年都有新設計、新風格涌現。人們爭先恐後地分享國外或生活中的好東西,新店開業成都人會排隊,成都人對各種外來和本土生長的事物充滿好奇與樂意接受。這種多樣性難以用一個詞或視覺符號統一,也正是成都的特色之一。提到成都能想到火鍋、竹子、熊貓等視覺符號,這些雖一直被討論,但無論選擇何種視覺元素去具象化成都,都是開放的。“重要的是如何帶着成都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去看待和解讀,這個過程遠比結果更有意思。”

“並且成都的在地文化和符號具有很強的融合感。形式的傳遞在設計中非常重要,如果要具象地用某個符號進行表達,其實無論選擇什麼符號,只要能在整體空間感受中呈現出一個細微亮點,讓人深入感知的物件或細微之處,哪怕是用竹子或成都的某個在地文化符號,只要能與空間融合,並與消費者產生鏈接,讓消費者在知道這是 MUJI 的空間之外,還能感受到文化符號和底蘊,以及與當下生活的關聯,這就足夠了。”

Denny從事室內設計已有 18 年,最初的三年主要做工業設計和傢俱設計,後逐漸轉入空間設計領域。在成都的這 18 年,Denny發現成都的設計發展節奏非常快,每年都有新風格涌現,不斷演變和替代。

“在我現在從事的室內設計工作中,關鍵是處理好空間、產品與人的關係。我們希望在整個生活中,大家能在一個空間裡和諧共處,而不是某個東西突出、某個東西弱化。我們希望人們進入空間後有歸屬感,覺得空間屬於自己,每個地方都能真正使用,與空間產生共鳴並建立長時間的聯繫。在我看來,這樣的空間纔是比較成功的。”Denny說到。

當我們聚焦在地文化的可感知性時,重要的並不是使用怎樣的在地視覺元素與呈現,而是如何看待生活本身,如何傳遞態度本身。

2018年,MUJI在成都太古裡廣東會館舉辦 “Found MUJI 再發現 再創造” 展,Found MUJI,這是MUJI從2003年展開的一個項目,以“尋找、發現”的姿態,深入當地文化,探訪和挖掘在那裡被日常慣用的生活用品,挑選合適的物品進行改良,既保留地域文化的精粹,又使其契合於當下人生活習慣。

在地文化的實踐,MUJI已經前行多年。在活動的最後,MUJI表達了對和成都本地設計師合作的期待。同時我們也期待,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在未來將會以怎樣的視角、方式敘述與呈現在地文化。

‍‍‍‍‍‍‍‍‍‍‍‍‍‍‍‍‍‍‍‍

丨你逛過MUJI成都太古裡旗艦店嗎?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點擊文末“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