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攜手打造“數”智化強師隊伍

“今天是星期五,再過7天是星期幾?”在課堂引入環節,陳燕蘭剛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們便不約而同地回答“星期五”。她繼續追問:“那麼‘8的100次方’天之後是星期幾?”由此,她引出了“二項式定理”這一數學知識點。

陳燕蘭是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廣信中學的數學教師。這是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聯合肇慶市教師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一次同課異構活動現場。近年來,華南師大發揮教師教育優勢,以“行知小院”爲載體,推動優質師資進縣域、入鄉村學校,賦能縣域基礎教育學科師資隊伍建設。

“我縣一些學校地理位置偏遠,或經濟條件有限,難以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學設備。”封開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導致該縣一些學校數學教學質量不高。華南師大團隊在前期調研中瞭解到,封開縣很多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是很紮實。

“要從整體上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就不能只依靠部分優秀老師。”華南師大數科院黨委書記劉秀湘通過深入調研,建議精準施策,努力從整體上幫助封開全縣數學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

華南師大從師資建設入手,利用好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平臺。學校組織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李進開等師資力量,形成多學科交叉、具有數學教師教育特色的科研團隊,助力封開縣數學教學高質量發展。

針對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華南師大依託廣東省教育廳“公費定向培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師”計劃,面向封開縣定向培養師範生,進一步充實當地數學師資隊伍。此外,華南師大還選派數學師範生,到封開縣中小學實習。學校數科院還與廣信中學簽訂協議,成立“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探索黨建聯學共建工作機制,拓展合作廣度、深度。

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關注“增量”,更要聚焦“提質”。如何提升已有師資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華南師大以教研活動爲重要抓手,校地聯動搭建融合平臺,促進封開縣教師開展好理論學習、實踐反思。

“之前很多教研活動往往以講座、報告等爲主,缺乏實踐操作和互動討論環節,形式和內容未能緊密對接參訓老師的需求,難以激發參訓老師的持續興趣和思考深度。”封開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在教研活動的創新性、實效性方面,需要藉助外力促動。

華南師大以需求爲導向,協同封開縣教育局,創新教研形式。校地強化聯動,深度推進同課異構、高考備考指導講座等一系列數學教研活動,構建一線教師、師範生和專家深入參與的教研共同體。

作爲一名工作3年的青年數學教師,陳燕蘭在信息化教學、師生互動等問題上,偶爾也會遇到“瓶頸”。教研活動中,陳燕蘭與華南師大數科院研究生謝奕寒,以《二項式定理(第1課時)》爲主題,展開同課異構。課堂上,陳燕蘭以生活情景問題導入,同時運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知識點。

與此不同的是,謝奕寒則在課堂中融入摸球實驗,帶領學生對“二項式定理”展開式中的係數進行探究,將其轉化爲組合數,化抽象爲直觀。這吸引了陳燕蘭的注意,給她帶來了新的教學啓發,“或許我也可以將數學遊戲帶入課堂,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原理、增強學習興趣”。

通過教研活動,謝奕寒觀察到自己與一線教師的教學差異,“作爲師範生,我會更關注原理生成、概念建構的過程,而一線教師可能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在聽課評課環節,她接受了來自專家的實用建議,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如果培訓都只是開講座,告訴老師們要怎麼做,但是沒有提供可以參考的模板,這也就是‘紙上的東西’,還變成不了現實。”在劉秀湘看來,華南師大與封開縣合作開展的這類教研活動,能夠讓在校師範生將導師傳授的新理念、新方法具象化,使一線教師有更加直觀的對比和體驗。

華南師大還聯動其他單位,開展“雙師專遞課堂行動計劃”,以數字化釋放優質師資效能。華南師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整合多方資源,在封開縣南豐鎮開展“鄉村雲端學校”項目,讓區域內的教學點共享新型雙師課堂。項目預計爲南豐鎮16所學校共8000多名學生,提供爲期一年的科學、英語、美術、音樂專遞課程,爲384名教師提供10場名師課堂。(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楊曼潮)

作者:劉盾 楊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