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臺 大變樣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聚福園部建於2002年,這裡的教室中間挑空、部分躍層,教室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個高出地面15釐米左右的小地臺。建園之初,幾乎每個班級都會將南面的小地臺作爲“表演區”,高出的臺階正好可以當舞臺,臺下的孩子們將椅子排成一圈,可以坐着看錶演。北面的小地臺一般會被大家佈置成“建築區”,展示和保留孩子們在“積木區”搭建的作品。
隨着對幼兒園課程遊戲化的理解以及對“幼童本位”的認識,老師們越來越關注兒童的自主、自由,關注戶外活動在兒童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玩什麼,在哪裡玩,和誰一起玩,都應由孩子們自己來做計劃。到大廳搭城堡、到操場搭樓房、到海盜船上表演、甚至到戶外花車巡遊……這些都成了孩子們的願望。
陳鶴琴先生曾指出,環境的佈置要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我們利用晨談、遊戲回顧等環節,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教室的區域劃分,尤其是將兩個小地臺和樓梯下的空間打造,直接交給孩子們來完成。
在討論過程中,孩子們各執己見、衆說紛紜。如何既能尊重兒童的需要,又能公平公正地達成共識?兒童是解決問題的主人,“做”是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小組討論、實際操作、協商投票,孩子們親身體驗、分析遊戲需要的環境、空間、材料等,找到了令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鏡頭一:
2017年9月,我和剛剛來到聚福園部的大班小朋友,展開了這樣的討論:你想在小地臺上玩什麼?
樂樂說:“我想把小地臺變成‘樂高區’,這裡不會有人走來走去,我們搭樂高就需要安靜的地方。”
媛媛充滿自豪地說:“是的,沒錯,而且如果有人來我們班,一進門就能看到我們的作品。”
通過前期的計劃、討論和協商,孩子們最終決定把北面的小地臺變成最愛的“樂高天地”。那麼,遊戲主題有了,這個區域又該怎麼佈置呢?孩子們對於區域需要哪些物品、材料怎麼擺放有了新的想法。
小米說:“我們可以在遊戲桌裡鋪滿樂高板,這樣可以直接在上面搭樂高。”
童童說:“樂高板還可以粘在牆上,樂高也可以在牆上搭。”
貝貝說:“我們可以把樂高按顏色分開放,然後在牆上粘一排罐子,拿起來很方便。”
爲什麼罐子要粘在牆上?我起初還不太明白。後來,貝貝告訴我,她在商場裡看到賣樂高的地方就是這樣放的。
爲了更清晰地瞭解孩子的想法,週末我也去商場看了個究竟。果然如她所言,樂高是按顏色擺放的,材料就在牆壁上,生活中的經驗給孩子帶來了創設班級環境的啓示。
鼓幼的家長也是課程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於是,我們開始向家長征集廢舊透明圓筒。咚咚的爸爸立刻表示,家裡有透明大水管,可以幫助我們切割成想要的尺寸,還有的家長送來了加厚泡沫板、L型支架、螺絲等,商場裡的樂高牆成功“搬”到了幼兒園。
小地臺四周的牆壁不再只能呈現照片、圖片、調查表等內容,又變成了搭建作品、存儲材料的好地方。
鏡頭二:
2020年盛夏,又一屆孩子們來到聚福園部大班。同樣的方法,他們在開學初通過計劃、討論和協商,準備把北面的小地臺佈置成“多米諾骨牌區”。
隨着這項遊戲熱度大增,來這裡玩骨牌的孩子越來越多,矛盾也紛至沓來,當小小的空間越來越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我和孩子們討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玩骨牌遊戲?
寧寧:“我覺得可以到地板上去玩。”
菜籽:“門口大廳也可以,那裡地方很大。”
然然:“我覺得到二樓午睡房也可以,那裡沒有人,不會影響我們。”
就這樣,骨牌遊戲被改到了地板上、大廳,甚至是午睡房,他們又重新做計劃、協商投票,把空出的北面小地臺區域設置成了“機器人區”。
一樣的老師,不一樣的孩子,小地臺上的活動存在差異。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需求,這裡的環境也充滿變化。如今,高低起伏的小地臺功能多樣,孩子們根據需要將這裡佈置成“建構區”“玩具區”“美工區”或“閱讀區”。激發兒童的活動興趣,激起兒童的研究願望,是我們在佈置小地臺環境時的重要任務。
聚福園部建園至今已近20年,教室裡的兩個小地臺依然存在,但各班的活動內容不再那麼固定,不再那麼唯一。各班孩子通過自己的討論、設計,打造出差異化的遊戲空間。
“將教室還給兒童,讓兒童做環境的主人”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相信一批又一批進入聚福園部大班的孩子,還會有更新的想法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作者單位系南京市鼓樓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21日第2版
作者:蔡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