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每年近3千交通死者哀悼 行人團體11/17辦守夜活動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11月17日舉辦「零死亡紀念日:守望微光」守夜活動。(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爲悼念因交通而傷亡者,聯合國制定「世界交通事故受害者紀念日」,提醒防止悲劇重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今日宣佈,將於11月17日紀念日當晚7點在臺北市濟南路舉行「零死亡紀念日:守望微光」守夜活動,向每年臺灣近3千交通死者獻上哀悼,推進零死亡願景,要求主管機關具體改⾰。
根據統計,臺灣平均每天有8⼈死於交通事故,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選在11月17日世界紀念⽇,舉辦「零死亡紀念⽇:守望微光」守夜活動。行⼈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臺灣平均交通死亡人數遠高於鄰國,其肇因於錯誤的交通政策,⽽其中⼜以缺乏安全完善的交通⼯程設計爲最⼤禍因。
陳愷寧指出,行政院去年提出行人安全計劃綱領,臺南市開始改善圓環設計,臺北市也有做出標線改造,雖開始與國際接軌,但仍十分緩慢,甚⾄還會出現比原先更危險的錯誤設計;賴政府宣⽰2030年行人死亡⼈數能夠減少50%,新任交通部長陳世凱則說「希望今年⾏⼈意外死亡⼈數能減少7%」,然⽽回望今年⾏⼈死傷1月到8⽉共228⼈,不僅並未減少,甚⾄比去年多了2.7%,顯⾒賴總統與陳部長未達成其政治承諾。
陳愷寧強調,希望中央能夠訂出完整的規範,而且要有強而有力的政策⼯具督促地⽅落實,纔不會造成⽬前「因地制宜」的各種亂象,避免讓⺠衆覺得交通部怠惰施政,故步自封,勿再忽視⾺路上無辜性命的死去。透過11月17日舉⾏燭光守夜,希望各界重視臺灣的交通問題,讓政府正視這些無辜的性命,傾聽民間交通宣⾔及改善訴求,讓臺灣終將走向零死亡的願景。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11月17日舉辦守夜活動。(圖/記者屠惠剛攝)
臺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則表⽰,臺灣⼀年交通死傷⼈數近3000⼈,其中機⾞就佔了快2000人,或許有許多⼈認爲,機⾞死亡率⾼是因爲機⾞的行駛習慣不好,但沒有正確的道路規劃與交通教育,機⾞⽤路人永遠不會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勿再將交通事故的成因,歸咎到特定車種的⽤路人。」
羅宜指出,臺灣機車路權促進會長期以來向中央與地⽅政府遊說、抗議,要求儘快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不要讓機車只能走充滿違規停車且車流交織混亂的外側車道,雖近年來略有改善,但仍不夠全面。而強制兩段式左轉更是長期讓衆多機車⽤路⼈詬病,待轉區變「待撞區」,直行車、轉彎車與要待轉的機車車流嚴重交織混雜,讓機車⽤路人處在極端的危險之中,呼籲社會各界、公私部⾨,給機車⼀條安全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