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潮學習 臺灣可借力使力

他表示,從美國電動巴士獨角獸Proterra破產案例,可充分凸顯出業者須要具備「知己知彼」態度,才能快速提升自我能力,以對應變化快速的市場競爭,及滿足客戶需求。

面對紅色供應鏈,臺灣廠商多半避之唯恐不及,但蔡裕慶認爲,大陸紅色供應鏈產業很成熟,走在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前端,從零組件、車輛到客運公司,都獲得大陸政府支持,因產量很大,產生「量變質就變」效果。

如果不認同紅色供應鏈的領先,採取不與大陸業者接觸,恐怕沒辦法全盤掌握產業發展狀況,而呈現「慢速」發展,致使無法與大陸業者匹敵。所以,先承認紅色供應鏈,再透過交流,以紅色供應鏈爲標竿,在「非紅色供應鏈」市場,建立同等水準的供應鏈,才能實現跳躍式(Jump)競爭發展戰略。

蔡裕慶有感而發地表示,電動大巴在小型市場-邦交國當地設廠,可能不是推動外交的最佳手段,所以臺灣應着重在軟體服務爲核心的智慧交通管理、電動載具智能故障預測、車輛智能診斷維修,及電動車輛智慧電網充電管理。這些都是臺灣的強項,臺灣可幫助邦交國解決「用車」或「用電」的社會問題。

亦即對應不容許使用「紅色供應鏈」的市場,業者必備自主設計能力,才能因地制宜。換言之,任何公司若想從大陸購買零組件,運抵至美國組裝,恐面臨很多法令限制。尤其廠商不能因其供應鏈改變,加上本身沒有自主設計能力,導致無法建立本地供應鏈,恐平白失去商機;同理,臺灣亦然,這就是政府要求業者要有自主設計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