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8年再現 臺商赴奈及利亞旅遊染惡性瘧疾死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瘧疾死亡個案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疫後旅遊持續復甦,時序也將進入寒假及春節旅遊季節,疾管署今公佈,18年來首次出現的境外移入瘧疾死亡病例,同時提醒民衆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前,先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個案雖有使用抗瘧疾針劑,但意識狀態持續惡化,最後因爲多重性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過世。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瘧疾爲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今年累計5例境外移入個案(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較過去3年,爲2020年到2022年的同期最高,僅低於新冠疫情前,即2014年到2019年同期有1例死亡。
李佳琳說,5名個案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病原體分別爲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爲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
國內自2014年以來累計73例確定病例,均爲境外移入,年齡以21歲到50歲爲多,佔整體的67%,各月均有發病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爲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爲主,其次爲間日瘧。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瘧疾死亡個案爲50多歲本國籍男性臺商,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至奈及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在發病6日後死亡。起初發生高燒、戰慄等症狀而就醫,但就醫後並未改善,並且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而再次就醫。
林詠青說,就醫後又發現有心悸、低血壓、血小板降低、肝功能異常、黃疸等,住院後後更出現意識狀態變差、頭痛、頸部僵硬,並且有腦部病變。雖然有使用抗瘧疾針劑,但是意識狀態持續惡化,出現腦水腫、休克;轉到加護病房隔天就因爲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過世。
林詠青指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爲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特別是惡性瘧死亡率超過一成。
瘧疾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爲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感染瘧疾會出現前驅症狀,第一次發作前2到3天,會出現輕度發熱、倦怠等症狀。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今公佈,18年來首次出現的境外移入瘧疾死亡病例。疾管署介紹瘧疾傳播方式與潛伏期,提醒民衆注意。圖/疾管署提供
目前預防瘧疾有4類藥品可投藥預防。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