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基地讓羣衆受益

寒冬時節,海拔1200多米的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大漆村依舊滿山披綠,成片的香榧樹隨風搖曳。香榧基地裡,村民們忙着施肥、殺蟲,確保來年豐收。“冬季管護的質量決定着明年果子的產量。”負責現場施工管理的彭昌文告訴記者。

作爲大漆村發展香榧產業的龍頭企業,貴州省務川自治縣務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當地已經耕耘10餘年,該公司總經理周立平告訴記者,該村今年採摘香榧鮮果30多萬斤,產值達300萬元,品質最好的乾果一斤能賣到600元左右。

大漆村海拔高,氣溫較低,曾是貴州省評定的20個極貧鄉鎮之一。香榧作爲一種耐寒耐瘠的稀有經濟樹種,於2013年從浙江引進,在大漆村成功落地。

在香榧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當地採取“企業+農戶+村集體”合作形式,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龍頭企業合作,企業按年支付土地流轉租金,同時將15%的產業收益分配給農戶。在日常管護中,由務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剪枝、授粉等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工作,農戶負責除草、施肥等,按量獲取勞務報酬。

當地還探索在香榧苗間套種金銀花、大豆、辣椒、生薑等作物,增加了羣衆收入來源。如今,大漆村香榧種植園已成長爲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香榧基地,園內共種植香榧2.5萬畝、28萬餘株。石朝鄉的香榧種植超過了5.2萬畝,覆蓋2300多戶羣衆,初步形成了集種植、生產加工、產品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產業鏈。香榧成爲當地推進鄉村振興、增加羣衆收入的重要特色產業。

石朝鄉鄉長張林林告訴記者,石朝鄉將發揮好香榧產業的規模優勢,提升管護水平,協同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旅遊等,不斷延長產業鏈,讓更多羣衆受益。 (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