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差班”帶好,也許這8點值得關注
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與體會,要想把“差班”帶好,也許這8點值得關注
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總會遇到幾個學習基礎更薄弱、更難帶的“差班”。雖然這種表述不合適,但目前尚未找到更確切的表述。
產生一個“差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生源問題”是老師強調最多的。但是討論“生源問題”恰恰是最沒有意義的。因爲我們關心的是:你手上就是這樣一支隊伍,你如何將他們打造?抱怨生源,於事無補。學校教育的成功就體現在:在原有的基礎上使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都能獲得和諧的發展。
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與體會,要想把“差班”帶好,也許這8點值得關注:
1
細探原因
正常上課的第一個月,我們需要了解班內孩子除了成績以外的情況,比如性格特點、家庭環境。
因爲每個孩子成爲“差生”的原因都不太相同,只有極少部分孩子是由於智力原因學不會,大多是因爲環境出了問題。像是有的孩子不寫作業,可能是一旦出了錯就會被父母罵,覺得“丟面子”這纔不願意寫作業。
這般下來,哪怕以後看到他們作出任何出格的行爲,也不會簡單歸因於“生源差”,而是知道採取什麼措施治理。
2
以情動人
沒有情感,就不能稱之爲教育。“差班”的學生無論是學業還是表現都長期處於被否定的狀態,由此造成學生的叛逆、冷漠,與老師處於“敵對”的狀態。其實質乃是一種自我保護和戒備。而對於“被認可”的情感需求,往往以其他方式宣泄出來,比如早戀或拉幫結派。
情感教育並不是動輒將“愛”掛在嘴上,關鍵是行爲上要體現出對學生真誠的關心,這建立在班主任對學生的處境和感受理解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在我們瞭解“差生”背後的原因後,還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思想和選擇,包括不正確的想法。注意:理解和尊重不代表贊成,正確的引導纔是班主任要做的,但不理解不尊重學生,就不可能進行引導和糾正,因爲你沒有獲得學生情感上的認同。
3
調高底線
越是“差生”,越是不能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越是要爲他們設定很高的目標,讓目標遠遠脫離所謂的“做人底線”,讓他們能重新審視自己、評價自己:原來老師對我的希望這麼高啊!
在這個前提下,再輔之以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讓他們初步體會成功,就一定能讓他們擺脫絕望的心理。一旦人走出陰影,他再也不會去做那些傷害別人、踐踏自己尊嚴的無聊的事,因爲你讓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認爲他不行,一味地降低要求,他就會連你的最低要求都達不到;你認爲他行,他就會不斷努力給你看,證明他確實是行的。把最差的學生當作假想當中最優秀的學生去訓練,你會發現,他們真的開始變得優秀。
4
激發內因
當我們通過前三種方式,得到了學生的信任,這時就可以着手於成績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充滿興趣與好奇心,他就會積極主動去關注與探究。
那麼,不愛學習的學生怎麼辦?這就需要老師藉助相應的方法手段,給學生創設各種情景機會,有意無意地激發其內在學習動力,比如談話、家訪、會議、活動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認識、自我覺醒,從而逐漸激發其內在學習慾望與發展動力。
5
降低難度
既然“差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那麼一方面要把相對薄弱的內容找出來、確定好,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降低難度,尤其把原本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儘可能簡單具體與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與掌握(而不是降低標準)。
對那些應知應會的內容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小組討論、提問板演、現場示範等手段,有效幫助學生補缺補差,逐步實現從不會到會,從不想學到想學的轉變。
6
強化習慣
葉聖陶老先生說,教育就是對良好習慣的不斷強化。大量事實表明,很多所謂的“差生”之所以學習基礎薄弱,主要差在學習、生活等基本習慣上。
而習慣的養成步驟一定要具體,不能籠統地說:“養好習慣”之類的話,而是具體到比如:“你試着獨立完成一次地理作業,看看自己行不行”、“堅持一個星期不遲到”,等等。通過具體的標準、行爲,有意識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持續引導並強化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7
表揚鼓勵
每個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可。後進生或“差生”更是如此。實踐證明,對那些學習基礎或行爲表現相對欠缺的學生,更需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
班主任要善於尋找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長處,必要時適當放大他們的優點與長處。這樣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與前行的動力。不難想象,一個長期生活在批評、責備與數落環境中的人,無論如何都得不到快樂,更談不上發展變化與進步。
8
個別輔導
在同樣一個羣體中,同樣一件事,因爲個體存在着差異,各自發展變化與接受程度不同,導致實際效果也不一樣。於教師而言,對那些接受程度慢,學習效果較弱的學生,除了課堂上或集體環境中給予一定的關注之外,有必要對其課後單獨或個別輔導,採取私人定製,確保針對性強。以此幫助這些特定學生真正發展進步。
誠然,單靠上述幾點做法,很難迅速且有效轉化“差班”,甚至顯得有些單薄與理想化,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改變,這幾點似乎又無法迴避,而且不得不付諸嘗試與實踐。事實證明,它們是相對實用與有效的方法。關鍵在於持之以恆,日積月累。
所有的教育都不可能是無效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不同,有的,要在很遠的未來才能體現,而那時,你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在哪裡了。
所以,帶一個差亂班需要的大智慧就是:以良好的狀態面對現實,以積極的行動改變現實,還要以平和的心態接受現實。
風物長宜放眼量,就讓我們以“不讓差亂班的狀況進一步惡化”爲起點,逐步改善。
來源 | 新校長傳媒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