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消費熱標註城鄉融合新高度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縣域市場熱氣騰騰。年貨大集、農產品市場車水馬龍,“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物豐量足價穩,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智能手機接連“上新”……新春好兆頭,縣域市場“買買買”景象十分紅火。
縣域消費市場不僅看起來紅火,實際上也十分強勁。從數據上看,2024年縣鄉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爲38.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66729億元,增長4.3%,增速快於城鎮0.9個百分點。從春節市場表現看,縣域市場消費需求旺盛,並呈現出多元化、數字化特徵。不少人在國家補貼的支持下實現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換新,年輕人則熱衷在外賣平臺上將奶茶贈券當作新春禮物互相贈送。無論從銷售數據還是從市場表現上看,縣域都展現出強大的消費能量。縣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單元,縣域消費市場也表現出規模大、動力強的特點。
在看到縣域消費市場強勁復甦的同時,我們也得關注縣域消費的新變化。需求多元化期待供給多樣化、品質化就是縣域消費的一個重要變化。縣域消費規模在擴大,結構也在轉型優化。縣城的消費者不滿足於基礎性消費,而是將視線轉向了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和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品牌在縣域消費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影院娛樂、新茶飲、快時尚、母嬰連鎖等消費業態不斷落地;直播電商、即時零售也在加速融入;品牌生鮮店、連鎖餐飲店入局下沉市場,人們在家門口就能“買買買”“吃吃吃”;量販式零食店如火如荼,以種類豐富、價格親民的優勢,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商業力量爲縣域消費提質擴容增添動力,滿足着消費者對潮流、健康、便利、多元和高品質的追求。
消費提質擴容,對縣域市場的消費環境提出更高要求。縣域消費市場不斷擴大,而市場監管卻沒有“水漲船高”,監管機制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等成爲縣域消費市場的一個明顯短板,對縣域消費市場的良性發展提出挑戰。一方面,這會降低企業對下沉市場營商環境的信心,不利於企業在縣鄉地區投資興業。另一方面,也導致質量不過關的產品流入縣鄉市場,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挫傷消費熱情。無論在供給端還是需求端,推動縣域消費市場高質量升級,把好市場監管這道關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縣域市場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推動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爲營造良好的縣域消費環境獻智出力。
暢通物流雙向流通,讓優質產品進縣入村。這些年,路網建設日益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逐步推進,縣與城之間的經濟循環愈發通暢。但是,在鄉村仍然存在農民家“最後一公里”是土路的情況,優質產品不好進、不好出的情況還有發生。物流成本高企也會影響農民增收與消費,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推動縣域消費持續發展,農村面臨的這些堵點就得儘快疏通。一方面,持續完善農村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讓農產品運得出,讓消費品下得去。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提高冷鏈流通效率,讓農產品運得更快,並強化農產品產銷對接,讓農產品走得更遠。“酒香也怕巷子深”,優質的農產品想要走出縣鄉、走向更大的市場,還需要抓住直播電商這個麥克風,培育“土特產”電商品牌,打造電商直播基地,加強專業培訓提升農人直播帶貨技能,從而爲優質農產品加流量、增銷量。
春節期間縣域市場的火熱,展現着縣域消費的蓬勃動力,也標註着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高度。我們要高度重視縣域消費市場,讓縣域消費持續熱下去,爲鄉村全面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添柴助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