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傷腦引發失智危機!研究證實風險增加3.66倍

電腦斷層檢查前需注射顯影劑。(資料照/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臺中榮民總醫院最新研究發現,曾接受顯影劑檢查者,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66倍。國衛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指出,無論性別、年齡、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只要接受過顯影劑檢查,5到10年後都會增加一定程度的失智症風險,提醒民衆和醫護人員應謹慎使用。

許志成表示,過去大家知道打顯影劑會影響腎臟功能,由於大腦和腎臟一樣都是佈滿血管的器官,按照生理機轉來說,顯影劑對於腦部也會有影響,因此從健保資料庫中選擇最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也就是失智症進行分析。

研究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2001年數據,分析30歲以上、約1100萬筆資料,再整理出10年內有用過、沒用過顯影劑兩組,各約146萬人,並追蹤這段期間發生失智症情形。結果發現,曾暴露顯影劑者,10年內罹患失智症機率比未暴露者高出1.09倍,其中,血管性失智症發生率比未暴露者高3.66倍。

許志成說明,顯影劑雖然會被身體代謝排除,但慢性發炎作用會持續很久,造成永久性的血管內皮損傷;由於顯影劑能夠通過血腦屏障,造成腦部血管發炎,也就容易引發血管性失智症。

許志成提醒,顯影劑檢查是重要的醫療措施,例如心肌梗塞診斷、放置支架,或是腫瘤、腎結石、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等情形,也需要利用顯影劑來確定病竈位置;研究本意並非讓民衆不要做顯影劑檢查,而是要了解檢查有一定的風險,不要盲目地做、有必要再做。

許志成表示,這篇研究也能提醒醫護同仁謹慎使用顯影劑,避免大劑量、高滲透壓、容易傷害血管的顯影劑;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比較不會進入腦部循環,風險稍低於動脈注射顯影劑;儘量避免反覆檢查,確保病人補充足夠水分,降低顯影劑對血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