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2030市值上看4兆美元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正在逐步改變金融市場,2030年總市值樂觀情境可達4兆美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RWA代幣化市場狀況和未來發展預測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正在逐步改變金融市場,標普全球評級最新報告指出,RWA代幣化及收益型穩定幣的發展能進一步強化穩定幣的實用性,而全球監管框架的實施將成爲推動採用的關鍵因素;麥肯錫則預估,到了2030年,RWA代幣化總市值可能達2兆美元,樂觀情境可達4兆美元。
RWA代幣化指的是將實體資產轉換爲區塊鏈上的數位代幣,例如,美國國債的代幣化使區塊鏈用戶能夠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中獲取傳統資產的收益,爲穩定幣發行方提供低風險、透明且能產生收益的抵押品,還能進一步強化穩定幣的使用場景。多數主流穩定幣如USDT、USDC主要由國債、現金或存款支撐,而代幣化能擴大這些資產的範圍,並增加支付、借貸等應用。
標普指出,其他案例如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推出的BUIDL是RWA代幣化基金,該基金運行於以太坊區塊鏈上,作爲穩定幣的抵押資產,並投資於現金、短期債務證券及美國國債。
此外,收益型穩定幣也受到市場青睞,投資人能同時享受價格穩定性和收益增值機制,且能夠維持鏈上流動性。越來越多穩定幣正在轉型爲收益型機制,預計將成爲市場發展的主趨勢之一。
麥肯錫研究指出,有鑑於要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極具挑戰性,特別是在金融服務等監管嚴格的行業,因此預期代幣化的採用將分多階段進行,首先預計可能成爲領先者的資產包含現金和存款、債券和指數投資證券(ETN)、共同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以及貸款和證券化資產,其中又以現金、存款、債券和貸款爲優先,未來2~3年內將繼續擴展。
至於股票、房地產及貴金屬等資產,若代幣化帶來的效益有限,或市場關鍵參與者缺乏採用誘因,推進速度可能較慢。麥肯錫指出,到2030年,跨資產類別的代幣化市值(不包括加密貨幣、穩定幣和CBDC)可能達到約2兆美元,樂觀情境下,則可能翻倍到4兆美元。
臺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雲嫺指出,RWA市場規模已突破170億美元,但仍處於早期階段,具備低基數、高成長的潛力,美國國債更佔RWA市場近50%,顯示RWA正從區塊鏈產業走向更廣泛的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