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彆着急搶小米 15,這幾臺小屏旗艦更香!

前不久(10 月 29 日),小米 15 系列正式發佈。

許多人心心念唸的小屏旗艦小米 15,起售價 4499 元,然而新機雖好,卻並非所有人買得起。

如果你既是米粉,又喜歡小屏,不妨可以從三年前的小米 12 開始看起,還有小米 13、小米 14。

儘管它們在參數上相對落伍,但各自有着誘人的價格,同時還能保證至少日用三年的流暢度。

接下來就來簡單回顧一下,結合市場價及優缺點,也許能幫助你找到合適的機型。

小米 12

發售時間:2021 年 12 月 28 日

參考價:≈1000 元(二手)

儘管是一款老旗艦,但小米 12 的設計放在當下也不落伍。

顏色上,有黑、藍、紫、綠四種,素皮款也提供多一種的選擇。不過,對於那些白色黨來說,白色的缺失是個遺憾。

一般來說,手機寬度不超過 70mm 就能舒適的單手握持,而小米12的寬度剛好卡在了 69.9mm。

同時它的重量僅爲 180g(玻璃版)/179g(素皮版),這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來到正面,可以看到小米 12 採用曲面屏設計,弧度不大,影響的視覺效果不多,邊緣滑動非常流暢。

雖然曲面的兩邊顯窄,但額頭下巴還是挺寬,且彼時的小米還沒走出R角曲率的魔咒,算是外觀上較大的槽點,但整體而言還是不錯的。

屏幕尺寸上,6.28 英寸的大小能一直領先到 iPhone 16 Pro 之前的蘋果 Pro 旗艦。120Hz、1100 尼特峰值亮度等屏幕參數上在當下不算突出,但也絕對夠用。

充電規格上,4500mAh 大電量搭配 67W 有線秒充 / 50W 無線秒充 / 10W 無線反充。

對比小米 14 的 90W 有線,其實也沒有慢太多,當然,更小的電池續航上差距會比較明顯。

影像上,1/1.56 英寸、5000 萬像素主攝的 IMX766,放到去年也有很多機型搭載,其實力也絲毫不影響你白天出片創作。

就是三顆鏡頭中的微距鏡頭過於湊數,這時,可能有手持小米 12 的用戶要說了,我明明可以變焦到 10 倍呀。

實際小米 12 在 1X 以上全部爲數碼變焦,也就是通過畫面裁切實現的。

性能方面,處理器搭載的是驍龍 8 Gen 1。

以驍龍 870 爲基準,8 Gen 1 的 CPU 是 870 的 110% 性能,GPU是 870 的 171% 性能。

雖說 8 Gen 1 是大火龍老演員了,但沒有不合適的處理器,只有不合適的價格。

總結:小米 12 手感出衆,影像、充電、屏幕素質、揚聲器效果、處理器性能等都實力均衡,結合 1000 元的二手價,當備用機或給長輩用都沒啥問題。

如果你對性能、影像有更高要求,也可以考慮小米 12S,處理器換上更爲冷靜的驍龍 8+ Gen 1,主攝升級爲帶徠卡 1/1.28 大底的 IMX707。

小米 13

發售時間:2022 年 12 月 11 日

參考價:≈1900 元(二手)/2519 元(電商平臺)

這代開始,小米有了明顯的家族式設計語言。

首先是外觀,初看就十分精緻,高亮金屬直立邊框,棱角鮮明,微曲面的後蓋,又讓立邊棱角背後兼具柔潤。

顏色上,黑、白、藍、綠四種,大家喜歡的白色不僅有了,而且這次素皮升級爲全新科技納米,更防污,耐老化,手感真的不錯。

相比小米 12,這次 13 的寬度增加了一點點,來到 71.5mm,但屏幕尺寸也提升了,加大至 6.36 英寸。

相應的,重量也少許增加,玻璃版 189g,納米皮版 185g。

屏幕素質上,全屏亮度可達 1200nit,峰值亮度可達 1900nit,戶外使用更清楚。

並且支持超動態顯示,就是相冊裡回看拍攝的 HDR 照片時,更身臨其境。

影像上,三顆徠卡鏡頭,主攝升級至 1/1.49 英寸更大底的 IMX800,長焦支持 3.2 倍光變,整體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那在性能上,小米 13 搭載的驍龍 8 Gen 2 口碑就好太多。

臺積電 4nm 製程工藝,能耗比及性能提升非常直觀,還是以驍龍 870 爲基準,8 Gen 2 的 CPU 是 870 的 147% 性能,GPU 是 870 的 220% 性能。

做個總結,就是從小米 13 開始,小米直屏小屏旗艦的外觀基本就定住了。

對比小米 14,小米 13 的外觀設計更好,這點稍後便會聊到。

對比小米 12,主要地方提升都相當明顯,結合 1900 左右的二手價,性價比還是相當突出的。

當然,缺點也有,比如屏幕 1080P,4500 毫安時電池和 67W 有線和上代規格一樣,續航不給力。

而如果想在這些地方改進,就可以考慮一下小米 14 了。

小米 14

發售時間:2023 年 10 月 26 日

參考價:2900 元(二手)/3379 元(電商平臺)

接着上面聊,針對小米 13 的部分問題,小米 14 做了一些改進。

比如,屏幕從 1080P 升級爲 1200P,即 1.5K 屏,屏幕銳度有了明顯提升。

其次是針對小米 13 在低亮度護眼模式下色彩偏離的問題,小米 14 也做了一些改進。

小米 14 也是首臺下放 LTPO 自適應高刷的機型,能起到一定的省電作用。

除此之外,小米 14 的屏幕峰值亮度達到 3000 尼特,還多了一個最高 2160 Hz 的瞬時觸控採樣率。

一句話總結就是屏幕更清晰、色彩更鮮豔,響應更快。

影像上這次全面升級,主攝爲 1/1.31 英寸大底的光影獵人 900,超廣角像素更高,以及 75mm 的浮動長焦鏡頭。

其他方面,電池容量提升不大,但有線充來到了 90W,感知還是挺明顯的。

然後另外感知比較強的一點是採用了定製的高震感x軸線性馬達,震感更清晰。

最後是性能,以驍龍 870 爲基準,小米 14 的驍龍 8 Gen 3 的 CPU 是 870 的 175% 性能,GPU 是 870 的 280% 性能。

接着說缺點,主要是外觀,後攝模組的巴黎飾釘遭到許多人詬病,影像實力的增強也導致模組變大,握持時很容易碰到。

相比於小米 13 和小米 12 那樣的全方位升級,小米 14 在一些設計上甚至是倒退的。

這點從下一代小米 15 連忙把鏡頭模組改爲火山口造型,去掉巴黎飾釘都能夠很好的說明。

然後,是價格方面,作爲上代旗艦,小米 14 的二手價在 3000 元左右。

雖然參數提升明顯,但也足以讓糾結 13 和 14 的人之間好好考慮一番。

而且,還有一個歷經三年的集大成之作小米 15 在那裡候着,更和諧的外觀、更強的性能和影像、更好的指紋識別等。

這些都讓小米 14 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果子個人認爲,14 能蹲到 2700 元成色好的就值得買。

儘管大屏手機在市場上佔據主流,但小屏手機依然擁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受衆。

對於偏好單手操作便利性和便攜性的用戶來說,小屏手機提供了重要的選擇。

今年,不少廠商加入小屏之戰,而這方面不得不感謝小米的持續性投入。

有人會說,蘋果、三星也有小屏旗艦,但蘋果屬於另一個陣營,三星在國內妥妥的小衆選手。

客觀的說,小米確實出了很大一份力,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滿足了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

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小屏就像“初戀”,許多人剛接觸手機就是處於5英寸左右的時代。

印象中,一隻手刷手機,一隻手做其它事情是非常愜意自然的。

但事物會變,人也一樣,今天的你可能不再適合當初。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買了以後才覺得用不慣的主要原因。

不過,依然有一部分,被大家稱爲“小屏愛好者”的忠實用戶存在着。

他們不打遊戲,或者說遊戲有 PS,XBOX,NS,PC 來滿足,視頻主要用平板或 PC 查看。

手機更多的是發揮工具屬性,平常最多的也是用來刷新聞資訊或社交聊天,剩下的時間,則用來專心處理生活中的事情。

和刷不完的信息流保持距離,給生活留一些空間與安靜。

參考資料:

小米官網

部分圖源網絡

編輯:輝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