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亞速營?“全世界最極端種族主義球隊”,就在以色列

大家好,我是烏鴉。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上週烏鴉的稿子在臨發表前突然被ban,寸止挑戰了屬於是(悲)。關注烏鴉近況的朋友可能猜得到這個被ban的選題是關於什麼的,這裡就不多說了。於是烏鴉需要新啓動選題,更新間隔拉得太長這裡要向各位讀者道個歉。

那麼今天跟大家講點什麼話題呢?

6月2日,西班牙足球豪門皇家馬德里隊在本賽季歐洲冠軍聯賽決賽中獲勝奪冠,但在決賽舉辦地英國倫敦賽後的皇馬球迷慶祝隊伍中,卻出人意料地爆發了一件公然辱華事件。

一名中國博主在街頭採訪正在慶祝的西班牙球迷,後者得知採訪者是中國人後,竟當場嬉皮笑臉高唱歧視侮辱中國女性的歌曲,不明就裡的博主還以爲對方在拉自己慶祝。

據稱該球迷來頭不小,是皇馬現任主席弗洛倫蒂諾·佩雷斯兩大“政敵”之一、球隊前主席洛倫佐·桑斯的孫子,並持有俱樂部永久會員身份。

(皇馬前主席桑斯,四年前死於新冠)

事件後來引發中國駐西使館直接向皇馬俱樂部提出嚴正交涉,根據中使館方面的表述,後者在交涉中表達了態度,但迄今尚未以俱樂部官方公告或其他正式聲明方式做出迴應。

烏鴉之前講過足球從來不像《天下足球》想象的那樣“純粹”,反而始終是政治表達的舞臺。“蟑螂效應”不容忽視,這麼一個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當地“鐵桿球迷”如此,恐怕不只是他一個人的行爲和思維慣性,在西班牙乃至更多歐美社會的球隊和球迷組織中,打心裡歧視他國他族的,還爲數不少。

不過,即便皇馬方面的表態相當敷衍,也絕不敢於支持和認同這樣的歧視行爲,怎麼還是要表達一下反對。但在有的地方,不僅球迷集體公開高喊歧視和仇恨話語,而且橫行無忌,當地官方甚至縱容和支持這些言行。

這支球隊,是以色列的貝塔爾·耶路撒冷隊。這支球隊每天也在標榜“純粹”,不過不是“純粹的足球”,反而是“純粹的政治”,無政治,不足球。

1

人們提起以色列,通常會自然而然地將它視作一個“猶太人國家”。實際上在聯合國大會1947年的“分治方案”中,也確實將巴勒斯坦地區拆分爲“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而前者正是後來的以色列。

但是,從現實來講,以色列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它的國民有20%(約200萬)是阿拉伯人。

這裡我們所說的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指的是在以色列“合法領土”上的以籍阿拉伯人,不包括在那些以色列佔領區域,如加沙,以及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點”上的“巴勒斯坦人”。

雖然這些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跟美國非洲裔一樣,長期遭受社會的系統性歧視和排擠,從而跟主體的猶太公民存在固有的階層鴻溝,但既然每十個以色列人中就有兩個是阿拉伯民族,在以色列的不少領域,都不難看到阿拉伯裔的身影。

這裡就包括階層差異相對較小的足球。

是的,以色列國足,甚至也有阿拉伯球員。然而在這樣一個國家,阿拉伯裔爲“國家隊”效力未必就是榮耀,反而可能受辱。

在去年6月20日(當地時間)進行的以色列國家隊主場迎戰安道爾隊的比賽中,以色列隊的阿拉伯中場默罕默德·阿布·法尼(Mohammed Abu Fani)下半場替補登場,可等待他的不是“主場球迷”的歡呼,而是漫天的噓聲和謾罵。

據以色列國足隊長透露,賽後法尼在更衣室哭了。

當場比賽以色列的主場,是位於耶路撒冷的“泰迪體育場”(Teddy Stadium)。而泰迪體育場,正是貝塔·耶路撒冷足球俱樂部的主場。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1970年代以色列被包括亞足聯在內的各大亞洲體育組織驅逐,直到90年代,以色列足協加入歐足聯,才結束了又一段“流浪”歲月。可謂被當代最“反以”的亞洲趕走,輾轉20年,回到了歷史上最“排猶”的歐洲懷抱。

從那以後,以色列國家隊和俱樂部都是參加歐洲區的比賽,前面說到發生對“阿拉伯裔球員”歧視事件的對陣安道爾的比賽,就是歐洲盃的一場預選賽。

同時,一些以色列足籃俱樂部因爲參加歐洲的跨國賽事(球迷圈一般簡稱“歐戰”),如歐洲冠軍聯賽(原歐洲冠軍盃,簡稱歐冠)、歐足聯歐洲聯賽(原歐洲聯盟杯,簡稱歐聯)等,而在中國球迷中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如特拉維夫馬卡比和海法馬卡比。

(2009年,海法馬卡比(最右)首次進入歐冠正賽)

但這個貝塔爾·耶路撒冷,想必絕大多數中國球迷沒有任何印象。

烏鴉想要去查查這個球隊本賽季到底跟歐戰沾不沾邊,好傢伙,發現還得去du狗網站上找。一查發現這個貝塔爾還真參加了歐戰。

在本賽季歐會杯(或者簡稱歐協聯,即“歐洲協會聯賽”,可視爲歐冠、歐聯以下的歐洲跨國比賽的第三級別比賽)資格賽中,貝塔爾兩回合總比分1-4被希臘球隊塞薩洛尼基淘汰出局(客場0-0,主場1-4),沒能進入歐會杯正賽。

有歐戰參賽資格,說明這支球隊在以色列國內也並非魚腩。根據報道,貝塔爾曾經在國內頂級聯賽(當前爲以色列超級聯賽)中7度奪冠,從歷史而言算得上以色列的國內“豪門”球隊了。

雖然這隊在中國沒什麼知名度,可在以色列國內,它具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前面說到在泰迪體育場發生歧視事件,這對於這座球場實在只是小意思了,平時它作爲貝塔爾隊主場時,那更加瘋狂。

2

“貝塔爾”這個名字,如果大家有所瞭解的話,就不會對這支球隊的現狀感到意外。

貝塔爾·耶路撒冷隊(Beitar Jerusalem),貝塔爾(Beitar),來自歷史上的“貝塔爾運動”,它被認爲是“修正派”的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分支。

(貝塔爾運動,於1923年,由澤耶夫·雅博金斯基(Ze'ev Jabotinsky)在拉脫維亞創立)

咱們熟悉的那些“修正主義”案例,往往都是向“中庸”的方向“修”,也就是朝着本應跟自己相反的一邊妥協。可是這個貝塔爾則不然,它越“修”越激進,主張全面恢復“古猶太國”的疆域,將整個巴勒斯坦和約旦等土地囊括其中。

“Beitar”一詞,是該運動希伯來文拉丁化的簡寫,而同時也是公元136年猶太人“巴爾·科赫巴起義”中最後一個被攻陷的堡壘的名字。說這個起義可能大夥沒概念,簡單點說大家知道這是猶太人的“最後一次起義”,從此被羅馬驅逐,開啓了所謂“猶太人千年流散”就可以了。

(巴爾·科赫巴繪畫)

所以我們不難明白,“貝塔爾”這個名字,對於“大猶太民族主義者”來說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這種效應也體現在以色列體育界,以足壇並不只有貝塔爾·耶路撒冷一支“貝塔爾隊”,它已經成爲這些球隊固有的“政治標籤”。

其實這種現象不止於此,前面咱們提到了幾支“馬卡比隊”,馬卡比(Maccabi)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它來自2世紀的“猶太英雄”。而在體育界,“馬卡比”系球隊,通常代表保守的錫安主義的政治立場,無非相比於極端歧視和仇恨阿拉伯的“貝塔爾”,“馬卡比”們還顯得稍微溫和一些罷了。

有右就有左,以色列足壇還有一大堆的“夏普爾”(Hapoel)系球隊,這個詞的意思是——“工人”,有些中文網站就直接將其寫作“某某工人隊”。沒錯,“夏普爾”們是以色列工會成立的體育組織。比如特拉維夫夏普爾隊,本來就是作爲特拉維夫馬卡比的“對立面”存在的,只是近年來貝塔爾·耶路撒冷表現得愈加突出,特拉維夫夏普爾也站上了對抗“貝塔爾主義”的前沿。

(特拉維夫夏普爾隊徽)

而貝塔爾隊最大的“敵人”可能還不是“夏普爾”們,以色列超級聯賽還有一支且僅有一支“阿拉伯球隊”——薩赫寧比尼(在部分網站顯示該隊也是一支“夏普爾”球隊,參考本節末圖排名第6的球隊名稱),頗有點歐美社會給少數族裔“預留名額”的意思。

(來源:懂球帝)

以色列足球超級聯賽共有14支球隊,隨便看下積分榜,滿屏的“馬卡比”“夏普爾”,隊名中完全不含政治表達元素的極其零星。可以說以色列足球界,全然就是一個政治表達的大舞臺。

(以超本賽季積分榜)

3

很多球隊都擁有自己“鐵桿而極端”的球迷組織,比如不少知名球隊的“南看臺”。而對於貝塔爾·耶路撒冷隊,這個球迷組織是成立於2004年的“La Familia”。

相信很多人從這個詞形就能看出來,它就相當於“The Family”,我覺得以咱們熟悉的語境,就譯成“家人們”倒是挺貼切的,什麼家人呢?當然是猶太家人了,這個“家”,容不下阿拉伯人。

英國著名的“左翼媒體”《衛報》報道貝塔爾·耶路撒冷的“種族主義”時,強調La Familia只是貝塔爾粉絲的“極少數”(這話怎麼聽着有點熟悉),並類比80年代英格蘭俱樂部個別球迷向黑人球員扔香蕉不能代表俱樂部是種族主義實體,拒絕將貝塔爾隊認作種族主義俱樂部。

(《衛報》文章節選)

然而不管你怎麼說“極少數”,La Familia擁有數千近萬名成員,他們不來看球,主場比賽就近乎空場;他們不買季票,俱樂部財政就陷入危機。

在La Familia的主導下,每一場貝塔爾主場比賽,都是“仇阿”的政治表演。他們從來不認什麼“足球傳遞和平”,他們只希望用足球場傳遞“戰爭”,比賽一開場他們就要高喊“戰爭、戰爭!”他們在看臺肆無忌憚地高唱“阿拉伯人去死”,“助威”的歌曲大意如下:

天上的星星爲證

這是種族主義之夢

全世界都會見證

貝塔爾隊永不會有阿拉伯人

我不在乎他們有多少以及如何被屠殺

幹掉阿拉伯人只會讓我興奮

無論男女老少

都將把每個阿拉伯人埋葬

可以說,這樣露骨的宣揚歧視、仇恨、殺戮的“助威歌曲”,在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方,不管當地人實際想法如何,官面上都是不會被允許的。套用以前有些人常用的話術,神奇的國家總是有神奇的事情。

不僅La Familia本身不是極少數,就算貝塔爾有那麼幾個稍微正常點的人,也很難不被“家人”們的堅定立場裹挾。

(來源:法新社)

貝塔爾·耶路撒冷隊在建隊以來近90年曆史中,的確從未引入任何一名阿拉伯球員。而當2009年球隊時任隊長阿維拉姆·布魯奇安(Aviram Bruchian)表態願意與阿拉伯球員同隊後,馬上被La Familia“請喝茶”。第二天,隊長就公開道歉,說自己傷害了球迷感情,“球迷不想要阿拉伯人,球隊就不會有阿拉伯人”。

La Familia自成立以來,做出的匪夷所思的荒唐事一個接一個,他們會因球隊引進穆斯林(非阿拉伯)球員而怒燒球隊辦公室,不惜將球隊歷史上獲得的榮譽獎盃也一併付之一炬,毆打“敵人”球迷這樣的事更是屢見不鮮。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懂王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並將美國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貝塔爾隊聞訊大爲感激,竟宣佈把隊名更改爲貝塔·特朗普·耶路撒冷隊(Beitar 'Trump' Jerusalem)以示敬意……

(大家可能還對這個“以色列老正黃旗”怒斥遊客“滾出我們的國家”一幕有點印象,從他身後舉旗的男子身着的黃黑服飾來看,也可能是貝塔爾隊球迷)

時至今日,這個La Familia,已經不只是以色列最大的極端球迷組織,而就是以色列整個國家最大的種族極端組織。

4

前面說到貝塔爾隊引進了穆斯林球員後,遭到La Familia縱火報復。可是你球隊高層明知道自家球迷是這個鳥樣,爲啥非要引進穆斯林,不怕挑事嗎?

實話說,近20年來的貝塔爾隊,幾任球隊老闆還真就有種故意挑釁“鐵桿球迷”的感覺。

就在球迷組織La Familia成立的同期,俄羅斯出生、具有以色列國籍的商人蓋達馬克(Arcadi Gaydamak)成爲貝塔爾隊老闆。

此君一上來就貢獻迷惑操作,他向“敵人”耶路撒冷夏普爾隊和阿拉伯球隊薩赫寧比尼先後捐款,貝塔爾球迷雖然憤怒,但是……他給的實在太多了!貝塔爾隊成爲整個聯賽最有錢的球隊之一,接下來幾年球隊也接連收割多個冠軍。

可是後來蓋達馬克逐漸收緊預算。2013年1月,他把球隊拉到俄羅斯車臣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車臣大家知道,是穆斯林地區。貝塔爾去幹啥呢?後來能看出來,一個是老闆蓋達馬克想要發展跟車臣領導人小卡德羅夫的關係,而球隊則由此從小卡持有的當地球隊租借了兩名球員。

雖然蓋達馬克是俄羅斯出生的,但你回俄羅斯發展關係,也不用非得找穆斯林的小卡和車臣吧?這一波操作怎麼看都有種故意噁心本隊球迷的意思。

而租借來的兩名車臣球員,更是引爆了整個球隊。這是貝塔爾隊歷史上首次引入穆斯林球員。結果是這兩名球員在整個下半賽季都被主場球迷狂噓乃至人身威脅,飽受折磨的兩個年輕人半年後終於鬱悶地逃離了這個鬼地方。

更著名的一件事,是球隊引進兩名車臣穆斯林後,球迷在球場上打出了“貝塔爾永遠純粹”的橫幅。意思就是你球隊高層引入穆斯林,我們不乾淨了。這是“純粹的足球”嗎?這就是純粹的政治!

那好,這個蓋達馬克不行,那換個老闆總可以了吧?結果下一任老闆持有球隊幾年後,因爲受夠了球迷的種族歧視和暴力行爲,再次出售球隊。而再下一任的老闆,更是極品。

2017年,以色列科技界高管摩西·霍格(Moshe Hogeg)入主貝塔爾隊,他直接給整了個大的,霍格選擇將球隊部分所有權出售給阿拉伯國家阿聯酋的財團!

你說他是不是故意呢?也許從另一件事能看出點端倪。此前霍格老闆力主爲球隊引進了一名尼日爾球員,他的名字是——阿里·默罕默德(Ali Mohamed)!

可想而知這個球員的到來對於以La Familia爲代表的貝塔爾球迷來說是何等的炸裂。他們竟然要求該球員:“改名,要不別想踢!”

(阿里·默罕默德:好苦哦,還是要保持微笑)

可滑稽的是這名非洲球員雖然有着這麼典中典的名字,但跟穆斯林其實一毛錢關係沒有,他實際上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那這屬於球隊高層給球迷來了一招蒼蠅不咬人純膈應人?老闆霍格的迴應可能更加炸裂,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我知道他不是穆斯林的時候,我也很意外”……好傢伙,原來您老本來真是想要一個典中典的穆斯林球員是吧!

除了蓄意挑釁,我真的想不出其他理由。

然而,歷任球隊老闆的挑釁,失去了橫行世界的“猶太富翁”的魔力,改寫不了貝塔爾的“純粹”。而原因,並不僅僅是“家人”們的死硬。

尾聲

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自稱爲“貝塔爾隊球迷”,並多次參加了貝塔爾隊的奪冠慶祝活動,但是普遍認爲,此君在這件事上“投機分子”的成分更大,不過逢場作戲而已。

但在越來越極端的以色列官方當中,貝塔爾真正的擁躉大有人在。

關注以色列新聞的朋友們可能對利庫德政府中這麼一個人物有點印象,他總是戴着猶太小帽,不時語出驚人,他就是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

(這張臉估計你看過很難沒印象)

此人的立場那遠遠比內塔尼亞胡更加極端,動不動甚至對美國開炮,他在去年強行造訪耶路撒冷聖殿山的行爲,更是被認爲是激怒哈馬斯、觸發“阿克薩洪水”的誘因之一。

而這個本·格維爾,那是真真切切小時候在貝塔爾·耶路撒冷隊踢過球的。

實際上,三十多年以來,以色列官方一支有派出“臥底”坐鎮貝塔爾主場泰迪體育場,可他們似乎對滿場的極端口號和歌曲視而不見;當內塔尼亞胡加入貝塔爾奪冠慶典時,震耳欲聾的“阿拉伯人去死”口號,他笑着面對。

解釋只有一個:他們並不反對甚至認爲借貝塔爾球迷之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前些年利庫德政府通過了將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實質性變成“二等公民”的政策,這可要比La Familia喊兩句仇恨口號殺傷力大得多了。

而貝塔爾·耶路撒冷隊,成了利庫德集團政客們明裡暗裡宣示政治立場的一個理想的象徵和工具。

大家知道,臭名昭著的烏克蘭納粹主義軍事組織“亞速營”,它的最早起源是烏國內的極端球迷組織,而現在它堂而皇之地爲烏克蘭官方效力,對於烏克蘭這塊土地實在是一種歷史黑幽默。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家人”們,是否有朝一日會成爲下一個“亞速營”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