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繪“人鳥和諧”生態新畫卷

楊維立

10月12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野鴨湖國際重要溼地舉辦“京華飛羽——2024京津冀晉生態旅遊觀鳥季”暨第十二個“北京溼地日”活動,併發布了北京市首批6個“觀鳥基地”和首個“觀鳥培訓基地”。

目前,北京共有鳥類519種,佔中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鳥天堂”。這得益於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得益於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紮實開展鳥類保護工作,持之以恆守護候鳥遷徙之路。觀鳥不僅僅是一項放鬆身心的休閒活動,更是人們接觸自然,融入自然的好機會。

衆所周知,鳥類對生活環境十分挑剔,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稍有干擾,就會受驚。文明觀鳥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從全國範圍來看,觀鳥不文明現象仍然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在一些地方,觀鳥過程中大聲喧譁;隨意投餵食物,導致鳥類腹脹、腹瀉;爲了拍到好的畫面,用無人機追着候鳥拍,等等,諸如此類的不文明觀鳥行爲時有發生,不僅會對鳥類造成傷害,也不利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對此,亟待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在這方面,北京出臺了一系列“硬核”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北京相繼發佈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北京市鳥類遷徙通道保護工作方案(2023-2035年)》等地方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爲鳥類織起了一張堅實的“法律保護網”。同時,建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協調機制,強化執法協同和監督,精準打擊非法獵捕、販賣、食用候鳥等犯罪行爲,爲觀鳥行爲劃清底線,引導人們自覺做到知禁而止、循法而行。

加強鳥類保護,維持生態多樣性,除了要對不文明觀鳥行爲堅決說“不”,還要在“疏”字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此前,北京已發佈了《北京觀鳥地圖》,推出野鴨湖、十渡等45處觀鳥點。此次又發佈了北京市首批6個“觀鳥基地”和首個“觀鳥培訓基地”,持續出新招、用實招、想高招,是爲了給觀鳥愛好者們觀鳥提供便利條件和科學指引,同時將相關監管和服務納入規範軌道,在加強鳥類保護與利用前提下,大力培育觀鳥經濟,發展綠色生態新產業。

今年9月9日,北京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印發《關於深化首都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鳥類資源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設定了到2035年“形成佈局完整、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鳥類科研科普體系;規範建設觀鳥基地不少於30個,觀鳥點不少於300個”等目標,並明確了具體要求,爲加強鳥類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導向意義十分鮮明。

北京市各地各相關部門主動作爲,以規範建設觀鳥基地、觀鳥點爲着力點,堅持“反向警示”與“正面引導”相結合,從“堵”與“疏”兩個方面持續發力。同時,以打造“人鳥和諧”的觀鳥文化爲重要支點,以開展“愛鳥周”“生態旅遊觀鳥季”“溼地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爲抓手,建立完善鳥類科研科普體系,引導廣大市民羣衆提升生態文明素養,自覺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

秋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也是鳥類愛好者最佳的賞鳥季節。現在北歸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不久京城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願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不打擾”開始,爭做愛鳥護鳥的宣傳者、踐行者、志願者,攜手共繪“人鳥和諧”生態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