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逐步去美元化將“不可避免”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道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9月23日刊登題爲《去美元化只是時間問題嗎?》的文章,作者是亞歷杭德羅·馬爾科·德爾龐特,內容編譯如下:

過去三年,全球經濟領域風雲突變。經濟政策建議、制裁和地緣政治調整引發了重大反應,影響了全球金融市場。與以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穩定時期一樣,國際貨幣體系在短期內可能發生的轉變引發了疑問。

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次競選集會上,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強化了其“美國優先”言論,宣稱要對來自任何脫離美元的國家的商品徵收100%的關稅。這一提議不僅反映了共和黨、也反映了民主黨的清晰邏輯。然而,美國通過關稅和其作爲“世界憲兵”的角色所造成的孤立狀態,正開始影響其貨幣和經濟。

美國的財政紀律逐步廢弛,政府掀起近乎強制性的支出狂潮,以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償還國債已成爲美國預算中最大的項目。從1971年到2024年,美國國債從4000億美元增長到35萬億美元,支付的利息甚至超過了年度國防開支。

爲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需要研究對美元區有利和不利的幾個關鍵方面:美元區的比例失調、地緣政治、不同貨幣的儲備以及國際貿易。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分析,可能得出以下結論:儘管未必迫在眉睫,但逐步去美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和美國逐步喪失在全球經濟中的參與度和國際霸主地位如出一轍。

首先要研究的是美元的影響,及其與美國經濟規模的關係、其在世界貿易、儲備和金融中的作用。美元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2023年,美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的份額約爲24%,對世界貿易的貢獻約爲10%。美元是世界貿易中使用最廣泛的貨幣,約佔國際交易的90%。在儲備方面,美元以60%的份額遙遙領先,歐元以20%的份額緊隨其後,而日元、英鎊、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和人民幣所佔份額相對較小。儘管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霸主地位仍然是絕對的。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引發了西方對俄製裁。七國集團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做法與在二戰後其他地緣政治衝突中的做法都大相徑庭,尤其是考慮到其對貨幣的影響。凍結引發了一個問題: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是否會因爲擔心未來的制裁而尋求將美元儲備轉向其他貨幣。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行動很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儘管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它仍然保持着貨幣霸權。然而,浮動匯率和各央行之間的互換額度削弱了一些國家對外匯儲備的需求。美國經濟穩定性的嚴重削弱可能會影響各國對美元的信心。美國兩個主要政黨都已發現美元面臨的這一威脅。

即使沒有發生地緣政治或經濟災難,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作用也可能繼續下降,原因有幾個:浮動匯率導致各國對儲備的需求減少;各央行的儲備多樣化政策,比如購買黃金;央行越來越多地使用貨幣互換額度,進而減少了對大量儲備的需求。

在貿易領域,出現了所謂的“特里芬兩難”,迫使美國等儲備貨幣發行國出現貿易逆差。許多國家相互之間直接使用美元進行貿易,不再通過美國進行貿易。爲了讓這些國家擁有足夠的美元,美國必須向全世界輸出其貨幣,而這是通過貿易逆差實現的,即進口多於出口。這種逆差對於保持美元在全球流通至關重要,但如果逆差過大,就會引發債務積累和美元貶值的擔憂。這種兩難局面使美國處於複雜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