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面臨內外挑戰更甚十九大

(新華社資料照片)

今年10月中共二十大就要召開,按規畫習近平將進入第3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回顧十九大期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共黨章,中國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習近平在中共黨內歷史地位與毛澤東、鄧小平比肩,且集制度性權力於一身。可預期中共二十大期間的習近平依然會是「黨政軍三位一體」實權領導人。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十九大期間,在習近平總書記一手主導國內相關改革與強國戰略佈局的進程中,中國大陸在十九大前半時期,展現出旺盛的民族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氛圍不僅在中國大陸境內宣揚,更廣爲國際熱議。然而,十九大後半時期,在新冠肺炎和美中戰略關係變化的大情勢下,大陸經濟疫後復甦與振興的進展起起伏伏;此外,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與擴張的態度,顯然有加強防範與圍堵的態勢。可以預期,中共二十大時期的開局,習近平總書記所面對的是更嚴峻的內部與外部挑戰。

首先是國內情勢。根據中共十九大報告,宣稱已經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中國,還有「兩大步」需要邁進。第一步是在2021至2035年(14五-17五)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步則要在2036至2050年(18五-20五)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然而要邁出這兩大步,須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諸多物質與非物質的難題。在中共官方曾列舉的生態環境、民生經濟、城鄉發展、政府治理等衆多難題中,保民生、保就業,穩增長、穩預期,依然是重中之重。

但從近期中國總體經濟表現觀之,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製造業PMI指數一直在臨界點50以下徘徊,今年4月達到最低點47.4。可見,中國大陸經濟振興方案還不足以對經濟增長產生效益,再加上中國大陸境內反覆爆發的疫情以及「動態清零」式的防疫政策,阻礙了人民正常生活與經濟活動,未來一段期間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確實難以樂觀。

其次是國際情勢。筆者曾爲文表示,習須透過國內改革的實踐向世界證明「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優越性,足以成爲西方模式替代方案,能處理西方未能解決的問題,中國才能成爲真正主導國際價值與政經秩序的強國。這也正是習近平所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然而,當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宣示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及爭取在本世紀中葉「將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國際社羣所感受到的氛圍,不是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而是一個帶有擴張以及競爭國際政經秩序主導權的安全威脅。

在美中戰略競爭關係下,拜登政府對中國的貿易管制持續緊縮,日前美國通過《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後進一步要求,接受過聯邦政府資金支持的美國科技公司將被禁止在中國建設擁有「先進製程」的工廠,禁令有效期10年。舉凡「四方安全對話」、「印太經濟框架」、「晶片四方聯盟」都可看出國際社羣對於中國的圍堵佈局。

在這國際氛圍下,中國大陸發展前景與內部經濟情勢究竟如何,企業及外資從業人員最爲敏感。近年外商決策圈莫不關注中國周邊的地緣衝突風險、美國貿易禁令涵蓋範圍是否可能擴大,以及中國大陸社會在國際的貿易或安全抵制下是否出現「反洋貨」風潮等議題,由此衍伸出,外資將部分或完全遷移供應鏈、部分或完全撤離資本與人力、部分或完全放棄市場等想定。由此觀之,中共二十大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所面臨的內外挑戰,遠比中共十九大時期更爲嚴峻。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依然漫長。(作者爲海基會前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