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總統稱美最新軍援中將包括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4月2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發表視頻講話時確認,美國即將向烏方提供的軍事援助中包括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

澤連斯基與拜登會晤畫面 網絡圖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當日已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根據白宮23日發佈的聲明,在拜登簽署這項法案後,美國從本週就可以開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和裝備。

美國陸軍戰術導彈射程可達300公里,可覆蓋克里米亞等地的軍事目標。(總檯記者 王德祿)

延伸閱讀

媒體:610億美元對烏援助投票通過 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不是特朗普,美國的對烏援助不會成爲一個焦點話題。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衆議院投票通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610億美元給了烏克蘭,260億美元給了以色列。

給以色列的260億美元,爭議不大;給烏克蘭的610億美元,爭議巨大,以至於有兩頂帽子從天而降。

一頂帽子是“叛黨”,落在了衆議院共和黨籍議長邁克·約翰遜(下稱約翰遜)頭上。這頂帽子是約翰遜在衆議院的本黨女性同僚瑪喬麗·泰勒·格林(下稱格林)扣過來的。格林表示,約翰遜批准對烏援助背叛了共和黨的選民。她要求約翰遜辭去議長一職。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衆議長約翰遜在援烏法案通過後向記者發表言論 圖自美媒

另一頂帽子是“叛國”,落在了格林頭上。她給約翰遜扣帽子,她自己則被《紐約郵報》扣了帽子。《紐約郵報》引用其他議員的話,指稱格林爲“普京的國會特使”“在爲(祖國)母親俄羅斯做貢獻”,稱格林爲“莫斯科瑪喬麗”。《紐約郵報》還在頭版刊登了格林的大幅頭像,並在格林的頭上加裝了一頂前蘇聯風格的帽子。帽子上有帽徽。帽徽的圖案是鐮刀和錘子。

圖爲《紐約郵報》版面截圖

兩相比較,在扣帽子方面,掌握話語權和版面語言的媒體,確實技高一籌。

在筆者看來,以上兩頂帽子的背後,是美國政治的三層邏輯:

第一層邏輯,黨派之爭。

這一層邏輯比較簡單、容易理解。把自己的黨做大、做強,盡力打壓其他黨派,是黨爭的基本邏輯。美國黨爭的一個著名畫面,出現在2020年2月4日。這一天共和黨籍的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民主黨籍的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當衆將特朗普的講稿一撕兩半。

現在,輪到民主黨的拜登當總統了。當拜登的對外援助法案送到共和黨佔多數的衆議院,這個法案被擱置、延遲就再正常不過了。等到這個法案被通過,對於那些支持法案的共和黨籍議員,尤其是議長,本黨同僚責難一番,也是正常的。

第二層邏輯,權力和利益之爭。

當權力和利益糾葛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會變得複雜起來。以此次對烏援助爲例,610億美元的款項,大部分留在了美國。這些資金會分配給相關的軍火製造商,可以爲資本家帶來利潤,可以爲工人增加收入,可以爲地方政府增加政績。其背後,是一個複雜的軍工複合體的運轉。推而廣之,美國其他經濟社會等諸方面的運轉,也都是權力和利益在互相作用。

第三層邏輯,國策之爭。

這裡面牽扯到一個熱詞,“建制派”。

2016年特朗普贏得大選,使得“建制派”成爲美國政壇的熱詞。

爲什麼?

因爲在特朗普之前,美國政壇一直是“建制派”的天下,大家習以爲常,甚至覺察不到“建制派”的存在。是特朗普的出現以及他種種政治素人的表現,反襯了“建制派”的存在。等到拜登贏得大選,宣佈了自己的班底,美國媒體不由得驚呼,“建制派”全面迴歸了。

什麼是“建制派”?各路專家學者解釋不盡相同,但也大同小異。

筆者給出的答案是,美國的“建制派”,是在美國政治的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有一套表面光鮮背後嚴密的操作手法、在國家人民利益和個人黨派利益之間試圖平衡但實際上與國家人民利益漸行漸遠的官僚集團。

換言之,這個官僚集團,是從羣衆中來的(選舉),但是沒有完全回到羣衆中去,且越來越脫離羣衆。

但是,由於“建制派”有一套表面光鮮的操作手法(比如媒體操作),給外界的感覺,他們還是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的。

特朗普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建制派”的權威,也喚醒了一部分美國民衆。

以對外關係爲例。特朗普說,世界那麼亂,不管;拜登說,世界那麼亂,得管。

兩個人都有冠冕堂皇的口號,都宣稱是爲了美國的利益,爲了美國人民的利益。

其背後,是美國的國策之爭。

美國衆議院的投票結果,等於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美國衆議院的投票結果,等於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圖爲特朗普資料圖

當然,事情還沒有結束。

如果今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贏了,那將標誌着特朗普領軍的一股政壇新勢力對政壇老勢力“建制派”的又一次衝擊,也意味着美國國家策略的又一次搖擺。

即使特朗普輸了,整個競選過程以及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的進展,也是對美國現行國家策略及其背後的“建制派”的一次成色檢驗和靈魂拷問。

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美國大選,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