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黑洞?暗物質

摘要:物體的引力場是由於物體的輻射和自轉形成的,物體之所以能輻射,是由於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小於光速,即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和光速不同步。當物體自轉的線速度等於光速時,物體不再輻射,輻射粒子(電磁波粒子)以該物體的半徑爲半徑隨物體自轉,此時物體的狀態就是物質和暗物質的拐點,此時該物體的引力場半徑等於該物體的半徑,再繼續變化即是暗物質,暗物質自轉的線速度是超光速的。暗物質不輻射,引力場半徑也等於該暗物質的半徑,因此暗物質不易觀察、檢測到。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和光速的比值——輻射的曲率,光速和物體的自轉線速度的比值乘以該物體的半徑——輻射粒子的輻射半徑。

一、物質和暗物質的轉換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質量的恆星或比恆星大的天體由於輻射,天體不斷塌陷,自轉的線速度不斷增大,當天體自轉的線速度達到光速時,天體不再輻射或解釋爲天體的輻射粒子(量子)以輻射母體爲半徑隨母體一起轉動。此時物體達到物質和暗物質的拐點,進一步形成暗物質——超光速自轉,即相速度超光速。暗物質由於自身的引力還會繼續收縮其體積或還會塌陷,其自轉的線速度還會增大,斥力不斷增大。關於斥力:曲線運動產生斥力,並且斥力大小的數學描述爲,F=mv2/R。我的這一觀點已被美國物理學會2012年4月會議錄用。由斥力的數學表達式可知:斥力的大小和物體的線速度的平方、質量成正比,和物體的半徑成反比,我們容易推出,一定會形成其內部的引力沒有能力繼續保持整個天體的自轉,必然會出現:1、天體外部的斥力大於該天體外部的引力,出現離心運動。2、天體外部的引力仍然大於該天體外部的斥力,但是天體內部能量的變化使天體有爆炸的趨勢,這種爆炸的趨勢和斥力相互“合作”,仍然可以出現天體的一部分發生離心運動。我們再用角動量守恆定律分析:MVR=M1V1R1+mV2R2,其中,M是天體沒有分離之前的質量, M1是天體分離後剩下的質量,m是從天體分離出來的質量,由於天體原來是暗物質,所以外部(天體邊緣處)是超光速的,即m超光速,我們容易得出,分離後M1自轉的線速度可能小於光速,自轉速度小於光速,天體又開始輻射,暗物質轉化爲物質,即由於自身的自轉又可以產生較大範圍的引力場。

二、黑洞是介於物質和拐點物質之間的物質

由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光速是物質和暗物質的拐點。當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小於光速時物體輻射,物體由於輻射、自轉形成的引力場較大,引力強度較弱——物體自轉的線速度越小,引力場半徑越大、引力場強度越小;當物體自轉的線速度等於光速時,物體的輻射半徑等於物體自轉的半徑,或稱物體不輻射,此時輻射的引力場半徑等於物體自轉的半徑,是物質和暗物質的拐點;當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大於光速時——即相速度超光速,此時物體呈現暗物質,暗物質幾乎不輻射(此時自轉軸方向仍然輻射),此時暗物質的邊緣產生的斥力較大,隨時有可能掙脫引力的束縛,作離心運動,由於離心運動拋出物質(暗物質分離即變爲物質),由於分離暗物質母體半徑變小,即使角速度不變,其線速度也有可能由原來的超光速變爲小於光速,暗物質轉換爲物質,或拋出的物體直接變爲物質,恢復物質的特性:輻射、自轉。即恢復物質的引力場較大的特性,吸引周圍的物體。暗物質和拐點物質(即物質自轉的線速度等於光速)引力場的區別:暗物質引力場較強的部分在暗物質的內部,而拐點物質引力場較強的部分在拐點物質的邊緣上。按照我的理論,黑洞是介於拐點物質的物質,更接近於拐點物質的物質,自轉速度極快、曲率較大,所以引力較大。這一點應該被現代科學觀察結果證實,百度百科這樣描述銀河系中心: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個很亮的球狀,直徑約爲兩萬光年,厚一萬光年,這個區域由高密度的恆星組成,主要是年齡大約在一百億年以上老年的紅色恆星,很多證據表明,在中心區域存在着一個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動十分劇烈。也就是說,銀河系的中心是個很亮的球狀,爲什麼會這樣呢?不是說銀河系的中心是黑洞?我的理論解析:因爲黑洞是介於物質和拐點物質的物質,更接近於拐點物質,所以黑洞物質的輻射集中在比黑洞半徑大不太多的區域,即形成中心凸出部分,是一個很亮的球狀,亮的原因就是輻射集中。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宇宙產生於暗物質,結束於暗物質,宇宙中暗物質始終多於物質。物質和暗物質可以轉化,並且物質和暗物質的轉化是物質運動狀態和呈現狀態變化的飛躍,即變化過程中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