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爲基層減負讓服務提速

2月5日,節後上班第一天,記者來到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街道濱河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只見社區門口掛牌規範整齊,一站式服務大廳裡井然有序,每個窗口的辦事指南和羣衆需要出具的證明事項正、負面清單一目瞭然。

“以前,服務中心牆上掛滿各類牌子,什麼事都要幹、都得抓,給社區幹部帶來不小的工作量。”濱河社區黨委書記呂瑤說,現在牌子和證明事項都精減了,羣衆來辦事清楚明瞭,更方便了。

2024年以來,烏海市聚焦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從減負鬆綁、擴權賦能、提質增效等多方面發力,着力構建簡約高效、運行順暢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減負取得實效。截至目前,烏海市按照“一村社一策”原則,確定村(社區)級組織職責事項清單和證明事項正、負面清單,村(社區)全部實現外部標牌標識數量不超6塊,各級考覈指標均同比下降20%以上,制發文件、報表同比下降28%、33%,建立工作事務准入審覈和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釐清責任邊界、明確職責職能,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活力。

“社區工作人員考慮到我的身體狀況,上門宣傳老齡補貼政策,還幫我辦理了手續,真是太貼心了。”談及社區工作人員的幫辦代辦服務,家住海勃灣區蒙西世紀城小區的劉健萍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現在,社區工作事項進一步規範了,花在督查檢查、報表臺賬中的時間精力少了很多,我們的職責任務更加清晰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入戶走訪,面對面服務羣衆。”濱河街道白樓社區黨委書記陳嘉軒深有感觸地說。

在這個過程中,烏海市還制定村(社區)“1+5+X”基層治理賦能清單,重點以做實人口精細化管理爲“一個基礎”,紮實推進組織、治理、自治、人才、保障“五個方面賦能”重點任務,探索拓展多樣的爲民服務特色活動,常態化健全基層減負賦能機制,讓在基層、懂基層的幹部真正發揮更大作用。並加強鎮(街道)對派駐機構及人員的管理,將部門派駐機構人員納入鎮(街道)統一指揮協調,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確保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建立鎮(街道)“編制週轉池”,採取“基本編制+附加編制”方式,按照一般不超過15%的調整幅度,精準保障鎮(街道)重點工作用編需求,切實發揮編制保障重點、服務大局的最大效益。

爲基層“鬆綁減負”的同時,烏海市還不斷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2024年5月以來,烏海市把開展鎮(街道)班子隊伍“雙曬”賦能增效提質活動作爲深入推動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的有力舉措,通過重點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指導村(社區)建立事項清單、認領一個民生項目“三個一”任務,進一步推動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主動聯繫網格(小區)、幫助羣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烏海市在市、區兩級建立市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領導小組),推動全市119個黨羣服務中心羣衆活動區域面積均超過70%,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置社區工作者20人,全面推行網格化治理,建立“鎮街吹哨、部門答卷”工作機制和網格員入戶走訪“三四五”工作制度,形成“出卷—吹哨—應哨—答卷—交卷—評卷”的工作模式。

2024年以來,通過“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鎮街吹哨、部門答卷”等工作機制,1.8萬餘名在職黨員深入基層記錄《民情日誌》,完成羣衆“微心願”3000餘件,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1500餘個。(記者 郝飈 通訊員 劉弼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