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誠”之人,不必做投資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誠”是王陽明強調的一種功夫,“誠”這個字,左邊是“言”,右邊是“成”,直白的意思是說到的事情能夠實現,但是“言由心生”,所以“誠”也可以理解爲自己想的能夠得到如實展現、實現等等。此外,“誠”也有真實、忠實的意味,與時間爲友,要點就在這個“誠”字,心猿意馬可不行。

很多社會實踐,都要講究“誠”,誠於心、誠於意、誠於人、誠於事與物,投資當然也不例外,要按照市場的本來面貌來看待市場,認識並尊重客觀的規律。

第一個“誠”是對自己

對自己的誠在於,要真正地認同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不一味否定自己的缺點,也不過高擡舉自己的優點,按照真實的狀態對待自己以及自己的想法,並對自己的想法和言行負責。具體來看,起碼要讓自己達到某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想法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給你或者對你的暗示(人類很容易受到暗示);並且想法落實到實踐,也是出於自己的真實意願,而不是說因爲某種情緒上的驚慌、恐懼或者興奮等等。

這裡要指出一點,當我們受情緒控制而做出某種行爲的時候,其實就脫離了“誠”的實質,在那種狀態下,我們說的不是我們“想”的,很可能是氣話或者頹廢的話;我們做的也不是我們“想”的,基本上是條件反射式的衝動。

對自己的“誠”,放在投資的角度,還包括容易被忽視的兩點:

首先是對貪慾的“誠”,很多時候我們栽跟頭都是都是因爲被貪念所控制(其他時候則是因爲愚蠢)。貪念並不容易克服,否則“韭菜”這個詞語就沒有用武之地了,貪婪這種品質是進化的產物,是爲了維護個體生存發展和繁衍的機制,因此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的重要弱點,天性意味着是在貪婪的時候,可能根本察覺不到這種貪婪,只盯着眼前的獵物,而忘了周圍的危險。對貪慾的“誠”,意味着不迴避貪慾,不迴避才能控制,反之,越是迴避,越容易被貪慾控制。

然後是對情緒的“誠”。大部分市場交易者都體驗過情緒化交易,看到股市漲跌會有情緒波動;買賣股票後,也會有或大或小的情緒波動。從理性的角度,一天又一天的波動相對於整個人生而言,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我們大可要求自己用不着悲喜交加、一驚一乍,而是始終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水平,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看到概率足夠高的利益機會時(但是這個足夠高怎麼評估,就具有多樣化了),才採取果斷的行動。但問題在於這種事情難做到,看到市場波動的時候,往往容易將之前的計劃都拋擲腦後。

情緒自有其存在的價值,並且它也具有自身的運行機制。對情緒的保持“誠”,意味着接受情緒,客觀地認識情緒,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會影響理性和決策也同樣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察覺情緒,並在情緒化的時候避免做決策。

第二個“誠”體現爲對做投資的定位和理念

我們需要自己想要做投資,要有一種理性的熱忱,投資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好的,用動漫中常見的用語就是:半吊子的覺悟很難取得成績;理性的典型表現是,儘管我們能夠容忍自己失敗,但是絕對不能將所有的資金都放在股票或者其他的金融市場,也不能上頭而畢其功於一役,做投資的基本要求是:要保證自己能夠在市場中存活。

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我們往往抱有很美好的期望,抱着快速致富的期望(賺大錢有一個前提,就是已經有大錢了,不然從小錢開始,是十分緩慢的),對於普通人而言就不是一個符合實際的定位;或者說想要靠投資養活自己,也是絕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投資從業者的收入來源大多是:其他投資方給的固定的手續費、管理費等等。

投資中有個窘境在於,當你特別渴望在投資中賺錢的時候,就可能賺不到錢,慾望越大,越容易被自己所矇蔽。

而對投資理念上的“誠”,則體現在我們需要有一個主要的思想(思維的主宰),市場上賺錢的方式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我們,短線的做法,做好了來錢確實很快,只是大部分人或許都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基本都有其他的正式工作的吧),我們要做的是找到能讓自己賺錢的策略和方法,並不斷加以完善,還要避免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釘子”(也就是需要多種模型和工具)。

第三個“誠”體現在具體的實踐上

在投資領域,真就應了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來,每天的實踐也會帶來新的感悟和知識,巴菲特和芒格兩個人,活了快一個世紀,仍然還是勤學不輟。

投資實踐的日常,其實就是四件事,閱讀、思考、交流、決策,任何一件事情,堅持下來都不容易,閱讀不必說吧,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除了少數幾個月之外,都會有年報、中報、季報出來,按照一個人的精力,關注十家公司已經非常困難了。

此外,還有券商的幾千號研究員,研究報告、調研紀要等資料有許許多多,另外,還有大V們的一些文章;在這麼多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思考的時間也會變得非常寶貴,閱讀時間多,思考就少,思考時間多了,閱讀量可能不夠,怎麼取得平衡呢?交流、決策這兩件事情,也是如此,拿決策來說吧,我們的決策真的能夠建立在嚴格論證的基礎上嗎?顯然,市場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細想,很多時候都憑感覺。

所以說,在具體的投資實踐上,更需要有個“誠”的功夫,不是誠心誠意做這個事情,那就很難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堅持下去都非常困難,時不時就覺得很累、時不時就自我懷疑。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誠”要求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待事物,盯着某個方面,或者跟着自己的喜好走,可就離“誠”越來越遠了。搞創新需要的是聽從直覺,但是搞認知,那就需要避免僅僅按照直覺來行事,大部分人的直覺常常具有很大的偏頗,有着很多主觀偏見。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