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精衛填海》:從提供思想到促進思想,什麼是英雄主義?
接受邀請在旺蒼要上一節課,預先的聯繫是:本地老師上一節我上一節,同課異構;我不選課不挑課,老師上到什麼地方我就上什麼課。
我對上這樣的課有一個自我要求,不能化太多的時間精心準備,不要上成表演課。我要站在一線老師的角度用一線老師平常的準備時間來上常態課(這是觀課議課對上課老師的一個建議),我預先也不做太多的準備(實際上也沒有時間做太多的準備)。所以,預先的溝通是不足的。我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從思想提供者轉變爲思想促進者,教學從提供思想到促進思想”,基於這樣的思考,我預備的課件是:
嘉川小學是旺蒼的一個鄉鎮學校,觀察宋連華老師上《精衛填海》,老師和同學們都很不錯,我在觀察中改進了設計,把原來的PPT內容換成了“說一說精衛填海會遇到什麼困難,想象一下她會怎麼想,怎麼做?說說這樣的精衛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形象?”後來證明這個改進起到了推動後面教學的作用,謝謝宋老師!
和要上課的同學們見面,我才發現同學們已經學了這節課。後來我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這個學校的一個年級三個班,宋老師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上一節公開課,她需要在其他幾個班試講,這個班應該上過的完全可以理解。這使自己獲得了一個新的經驗:在一所規模不大的學校,和本校教師同上一節課,要考慮到會遇到上過的情況。
發現同學們已經學過,認字、讀課文、理解課文學生都會了。這讓自己有一點懵,不知道自己後面30多分鐘要教什麼?後來想就跳過第一、第二項學習活動,直接進入第三項學習任務“說一說精衛填海會遇到什麼困難,想象一下她會怎麼想,怎麼做?說說這樣的精衛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形象”。
在同學們交流中,我注意引導同學們對遇到的困難分類:一是樹枝可能有刺會傷人(學生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在農村生活孩子纔會有的經驗);二是災害性天氣(這是同學們容易想到的,大概也是上一節課同學們學過的);三是可能不被別人理解,也可能被嘲笑(這是我引導出來的。在這裡我想和“愚公移山”聯繫起來,但同學們還沒有學過愚公移山,這裡有我這個非小學語文教師教材不熟悉的問題)我和學生有這樣的對話:“你一隻小鳥,東海那麼大,你怎麼可能把它填平?”學生說:“只要我堅持,就可以把填平。”我接着問:“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嗎?”一位同學說:“堅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堅持一定不能成功。”(說得真好)再進一步討論,我引導同學們意識到: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是自己認爲該堅持的而且又是有意義的,即使不能成功也要可以堅持,這種堅持就是英雄主義的體現。(想起來,這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這樣,我們做教育不一定能夠改變每一個學生,也不能對教育環境的影響和改變有太大的希望,但教師要有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即便結果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我們就應該堅持,可以參看教育也需要英雄主義的氣質)。另外,從西山到東海的距離討論,花了一點時間,有點出乎意料。
上午給廈門思明區的骨幹教師講過課。匆匆趕到德陽衡山路學校(他們在讀我的《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下午觀察一節初中語文課,帶語文組的老師做一節觀課議課的議課,然後是講座。講座結束,從德陽到,綿陽,再由綿陽轉漢中。現在車上。文字就這樣匆匆的了。
看到李小平老師轉來廈門思明區骨幹教師的總結的圖片。是的,一起嫩綠,一直嫩綠:
上了一節課,大致這樣記錄一下。課大概可以通過錄像看看,需複製到瀏覽器中打開:
https://www.scgywcjy.com/yskt/h5/#/play/1846399003223130112?bureauId=532978158010503336&jd=0(時段在下午2:20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