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吃個方便麪你給我講哭了

文/每日資本論

你今年吃過幾次方便麪?這決定了多家巨頭企業的業績。

近日,方便麪巨頭統一企業中國發布2024年中報顯示,其方便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至48.58億元。不過,增長均是基於2023年同期同比下滑後的低基數,從絕對值來看,2024年上半年,統一的食品業務和方便麪業務尚不及2022年同期水平。

另一巨頭康師傅2023年方便麪的收入爲287.93億元,同比減少2.8%,佔公司總收入35.8%,同比減少1.9%。爲此,康師傅開啓漲價模式,袋裝面建議零售價由2.8元提升至3元,經典桶由4.5元提升至5元。

根據世界方便麪協會的統計數據,2013年-2019年,中國方便麪市場總需求量從462億份下跌至2019年的414.5億份。而且,部分媒體曾報道2013年至今,國內市場方便麪銷量長期處於下跌狀態,曾經風靡全國的方便麪好像逐漸不香了。

那麼,方便麪會不會像火柴、“傻瓜”相機等一樣,被時代淘汰呢?

應該講,方便麪的沉浮見證了中國人消費觀念和習慣的改變,更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發展。早在1971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就推出了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一袋油炸方便麪‌美味肉蓉面。但直到改革開放後,方便麪才迅速在國內走紅。一碗熱騰騰的方便麪,一路走過的飄香,無論是加班、熬夜、學生加餐,都對方便麪情有獨鍾。

尤其是,長途汽車還是長途火車上,每天方便麪的香味都飄滿了車廂。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方便麪的營業額連續18年實現增長,一度是全球方便麪第一大國,產量、銷量都是全世界的NO.1。

2013年是方便麪在中國市場的的巔峰之年。據世界方便麪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市場方便麪總需求高達462億元,穩坐全球方便麪需求榜首。

但隨後,方便麪銷量開始回落。雖然2020年疫情期間,方便麪迎來了一次短暫的銷量高峰,但總體下滑趨勢不變。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年輕人越來越不愛方便麪了呢?

應該說,方便麪在中國市場打響與港臺電影、電視劇在國內火爆息息相關。在1990年代前後,大量的港臺電視劇中出現了杯裝的方便麪。在當時內陸民衆來講,這無疑是很新鮮的事情。就像追星文化一樣,方便麪也是追星文化的一種體現。

在追星的同時,方便麪獨有口感以及給消費者帶來的便捷,也讓其快速在國內流行起來。而那個時期,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在爭分奪秒中大家對快餐文化開始接受並迅速普及,方便麪作爲其中較早的快餐商品自然而然成了優選。

但隨着經濟持續增長,國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民衆從溫飽逐漸向高品質生活轉移,消費更注重健康,更注重營養均衡,方便麪這種油炸的食品逐漸開始被消費者淡出菜單。尤其是,方便麪也經常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很多消費者在對待方便麪的態度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更爲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正在快速改變。隨着電商以及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線上外賣的崛起,讓都市上班族有了比方便麪豐富得多的餐食解決方案且也解決了快捷抵達的問題。這讓方便麪這種快捷食品在外賣面前幾乎沒有抵抗力。

雪上加霜的是,在疫情期間,很多中國人首次知道了預製菜,這種形式類如方便麪,但內容卻是方便麪不能比擬的新鮮事物,完成了從公司到家庭,全場景對方便麪消費場景的擠佔,全方位鋪開,方便麪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據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佈的《方便麪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國內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麪消費量就減少0.0533%。

某種層面上來說,方便麪的銷量走低,並不是件壞事,恰恰說明國內消費者有了更多、更好地選擇。對於這種基本面的結構性變化,即便是方便麪本身的產品再有創新,大概率是無法力逆轉乾坤。

那麼,方便麪走高端化的路徑是否行得通呢?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結果來倒推。誰會買高端方面?多頻次還是低頻次?答案顯而易見。即便有人偶爾嚐鮮買高端方便麪,但持續性大概率不會長。形象點說,本來就是個燒餅,你非得賣到燕窩價,最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針對方便麪市場的下滑,部分企業已經做出了改變。比如白象方便麪就在營養、健康上做文章,“高湯煮麪”的“湯好喝”系列,打出了差異化,而3元/袋的平民化價格,讓“湯好喝”系列更香了。今麥郎一款“0油炸”的板面,憑藉着“40分鐘久泡不糟”的賣點刷屏抖音,出貨量也一度大增。

但必須提醒的是,方便麪作爲一個時代的產品,面臨着是基本面的結構性變化。這不是幾個創新就能解決的問題。類如傻瓜相機,不會消失,但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倒閉,相機已經成了手機基本配置。

對於方便麪企業來講也一樣,轉型是唯一途徑,迅速提升預製類食品的也是方便麪企業的當務之急。當然,如果冒險跨界進入其他朝陽行業,也不妨拼一把。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