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夏糧產量比上年增加72.5億斤 今夏又迎豐收時(經濟新方位)

(原標題:我國夏糧產量比上年增加72.5億斤 今夏又迎豐收時(經濟新方位))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農民羣衆抓農時、強田管、抗旱澇,夏收夏播夏管壓茬推進。國家統計局7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夏糧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單產有所增加,夏糧產量2996億斤,比上年增加72.5億斤,增長2.5%。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爲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夏糧再獲豐收,爲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紮實基礎,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一份分量十足的答卷

夏糧產量實現增長,單產有所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瞧,小麥穗子大、籽粒飽、色澤好,500多畝地打了60多萬斤糧。”山東嘉祥縣馬村鎮山營村種糧大戶山萬民說。

“田中麥變成倉中糧,今年下了大力氣。從種到收的200多天裡,治病蟲害、防乾熱風、施肥澆水,田管抓得緊,又有農技員指導,一點兒也沒耽誤。”山萬民感慨。

粒粒糧食,飽含農民辛勤汗水。夏糧豐收,來自“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的堅持不懈。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自然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糧食需求持續增長,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將長期存在。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農業強,供給保障必須強。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地區各部門錨定目標,季季接續,有效應對去冬今春雨雪寒潮、春季病蟲害、夏季乾熱風、洪澇乾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環環相扣抓緊糧食生產,打贏夏糧豐收這場硬仗。

看數量,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後是產量實現增長。

“今年種了6300多畝小麥,畝產達1100多斤,一部分用於小麥制種,一部分賣給糧庫。”江蘇沭陽縣華衝鎮種糧大戶吳萬勝說,“種地有補貼,銷售有訂單,管理有技術人員指導,種地信心足足的。”

“江蘇年度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工作納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全省小麥面積呈增長態勢。”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何金龍介紹。

責任層層壓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919.6萬畝,比上年增加6.8萬畝,其中在25個有夏糧生產的省(區、市)中,19個播種面積增加。

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爲夏糧增產夯實底盤。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介紹,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通過開發利用冬閒田、調整種植結構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積潛力。

緊盯農時強田管。中央財政及時下達小麥“一噴三防”資金,促苗情升級。經多地多點試驗和專家分析評估,通過病蟲害防控和“一噴三防”增加小麥產量764億斤。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5.46億元,重點對農作物改種補種、水毀農業設施修復等進行補助,扎牢豐收籬笆。

看質量,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後是單產有所增加。

“今年種的是‘濟麥22’和‘青農’系列等高產品種,再搭配了水肥一體、深耕深鬆、寬幅精播等技術,10.2萬畝糧食功能區小麥畝均單產突破610.5公斤,比上年高50公斤。”山東平度市蓼蘭鎮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曲常迅說。平度打造綠色增糧先行示範區高產田,採取集成技術提單產。

向單位面積要效益。2024年全國夏糧單產達到375.2公斤/畝,比上年增加9.0公斤/畝,增長2.5%。其中小麥單產399.1公斤/畝,增長2.6%。

我國啓動實施小麥、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三年行動,農業農村部聚焦主要糧油作物,在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地區,增加100個玉米、100個小麥和102個油菜整建制推進縣,全環節、全過程挖掘糧食單產潛力。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持續集成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廣一批增產增效關鍵技術裝備、挖掘一批大面積整建制高產典型,加快形成“多技術集成、大面積普及”均衡增產格局。

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

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不斷提升糧食產能

糧食連年豐收,如何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能建設作爲根本,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把提升糧食產能作爲重要任務,落實落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闢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農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糧食生產支撐更穩。

鹽鹼地飄來麥香。“選種耐鹽鹼品種,深耕深鬆、定期排鹽,施有機肥,土越來越好,產量也跟着漲,小麥畝產突破1000斤。”山東慶雲縣嚴務鄉黃邱新村種糧大戶郝貴明介紹。慶雲縣對鹽鹼地進行綜合整治,改種降鹼、科技排鹼、整地改鹼,目前改良鹽鹼化耕地3.2萬畝。

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和資金保障,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鹽鹼地綜合利用和黑土地保護,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0億畝。

科技創新不斷加強,糧食生產動能更足。

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精準定位,通過駕駛艙內的顯示屏能清晰查看作業狀態,在河北臨漳縣崗陵城村田間,大馬力聯合收割機、氣吸式玉米播種機緊密銜接前後茬作業。“大鐵牛幫忙,1000多畝小麥兩三天就收完了,畝產1200斤左右。”村民楊旭亮說。

“全縣調度1100多臺農機參加三夏作業,55.7萬畝小麥在一週內完成收割,產量預計達6.7億斤以上。”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站站長李東嶽介紹。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麥收一線,馳騁田野的農機成爲三夏生產主力軍。今年三夏各地預計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650萬臺(套),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近3500個。2023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今年種的是‘中麥578’,不僅畝產突破了1300斤,而且籽粒飽、品質好。我們採取單種、單收、單儲,讓好麥子賣上好價錢。”安徽渦陽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程利傑介紹。渦陽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達175萬畝。

各地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階段性任務落實落地,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爲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答卷

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讓種糧也能夠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種糧也能夠致富,進而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把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走穩走紮實。”

讓種糧有錢掙、得實惠,就能激發廣大農民多種糧、種好糧。各地區各部門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

從好收成到好收益,種糧農民吃下“定心丸”。

“糧食一入庫,錢就打到卡上,每斤小麥收購價1.21元,3車糧食賣了31萬元。”在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種糧大戶甄利軍拉着糧食登記、質檢、過秤、結算。他算起收益賬,種糧每畝地補貼120元,“一噴三防”有專項資金補貼、購置農機按照購入價的30%補貼,每畝可節約成本160元,年均增收20%。

今年國家繼續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範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先期安排110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夏糧收購。政策支持有力,讓“放心糧”賣出滿意價。

把好糧食變成好食品,糧食產業更有奔頭。

車間流水線上,和麪、切割、烘乾、包裝,一粒粒小麥變身1000多種掛麪、300多種麪粉單品。“我們深耕細分市場,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推出了蔥油拌麪、刀削掛麪、蔬菜掛麪等產品,營業收入由2021年的15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67億元。”河北沙河市金沙河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海京介紹。

車間連田間。“我們有123條掛麪生產線,日處理加工小麥2.3萬噸,近一個月收購小麥36萬噸。”魏海京說。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優化供給側,延長價值鏈,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糧食產業提質增效走上“快車道”,“十四五”時期我國優質糧食增加量將年均增長10%以上。

夏糧豐收,爲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紮實基礎,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放眼廣袤田野,一程程耕耘,一季季豐收。新徵程上,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爲紮實推動農業強國建設、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