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項目建成,可用於氫能車輛加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林子)12月18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我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科研項目在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建成。項目採用海水直接制氫與綠電制綠氫結合的模式,所產氫氣可用於煉化生產或氫能車輛加註。
據瞭解,該項目每小時可生產綠氫20立方米,既爲沿海地區消納可再生綠電生產綠氫探索了新方案,也爲資源化利用高含鹽工業廢水提供了新路徑。項目採用工廠化運行方式,利用青島煉化水上光伏電站生產的部分綠電,通過電解槽將海水分解爲氫氣和氧氣,所產氫氣併入青島煉化管網,用於煉化生產或氫能車輛加註,生產過程完全在工廠內進行。
中國石化方面介紹,海水制氫前景廣闊。綠氫是指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製取的氫,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溫室氣體。我國沿海地區和海域具有較爲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海水資源,具有綠電生產綠氫的資源優勢。利用海水直接電解制氫,可將不穩定且較難儲存的綠電資源就地轉化爲相對容易儲存和消納的綠氫資源,而且還能節省淡水資源,爲氫能產業發展開闢新途徑。
不過,海水制氫仍面臨挑戰。海水中約3%的鹽含量以及雜質中的氯離子會對電解設備電極造成腐蝕,陽離子的沉積可能堵塞設備孔道,降低電解效率甚至損壞設備。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和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聯合攻關,通過研發特製的關鍵設備和特殊工藝流程,攻克耐氯電極技術、高性能極板設計以及海水循環系統等關鍵技術難題。
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海水制氫技術有望在未來實現規模化產業應用。
編輯 姜樊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