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本土十大名耳,你小時候都見過嗎?
木耳是真菌類的一種,一般多生長在朽木之上,因形似耳朵而得名。早在唐宋時期,木耳就成爲禮尚往來的饋贈佳品,大木耳被稱爲“樹雞”。木耳不僅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譽爲“素中之葷”;同時木耳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藥食兩用佳品,被譽爲“黑燕窩”。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栽培木耳的國家,目前我國各地都有人工培育基地。今天我們一起盤點出現在常見的十大木耳,共同瞭解一下木耳文化。這些木耳品種各具特色,在口感、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黑木耳
俗稱黑菜、蕈耳、木菌等,是最常見的木耳,也是木耳中產量最高的,幼年子實體呈膠質狀,成熟以後呈角質革狀。野生黑木耳以我國東北山林地區產出的品質爲佳,是東北重要的特色山珍之一。人工培育黑木耳以湖北房縣爲佳,唐代傳說唐中宗李顯被罷黜,謫居房陵,憂鬱成疾,後以木耳入食藥而痊癒,後中宗復位,房耳成爲御用貢品,被稱爲“房耳”,有“山珍之王”美譽,因其形似燕、狀如飛,又稱“燕耳”。
第二,黃背木耳
俗稱毛木耳,因其子實體呈黃褐色且背面有細小茸毛而得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野生狀態下的子實體。主要生長在洋槐、桑樹等朽木樹幹上。毛木耳營養成分與黑木耳大致一樣,中醫文化認爲,肺臟屬木,木生爲耳,所以木耳被認爲具有清肺的作用。
第三,皺木耳
主要分佈於我國南方及雲貴地區,因子實體菌蓋呈淡紅褐色,有網狀褶皺而得名。體型較小,一般生長在闊葉腐木上,如楊、桐等枯木。現在多地均有培育,品種也得到優化,除味道鮮美外,其藥用價值也很高,被認爲有治療痔瘡的特效。
第四,白木耳
俗稱銀耳、雪耳,子實體呈白色,有褶皺花冠狀。明清兩代被作爲皇室貢品,自古以來成爲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被譽爲“菌中之冠”。野生狀態下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地區。福建古田縣是全國最大的銀耳生產基地。
第五,秋木耳
俗稱秋耳,東北特產,相傳起源於清朝宮廷,原先被當作黑木耳藥材進貢皇宮,被一太醫觀察出與平常的黑木耳有所不同,其形小於黑木耳,更加圓潤飽滿,口感更優,因秋季是盛產故名秋木耳。其外形與黑木耳類似,但個頭小於黑木耳,外形如小碗有光澤。如今野生秋耳主要分佈於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等地區。
第六,角質木耳
子實體呈淺黃褐色,質地柔軟。常見生長於闊葉林枯木腐枝之上。主要分佈於我國福建、臺灣和海南等地,一般爲叢生習性,喜溫暖溼潤氣候。其在南方深受食客歡迎,口感脆爽、質地細膩。
第七,氈蓋木耳
俗稱腸膜木耳、牛肚菌,因其子實體菌蓋似腸而聞名。子實體通體呈褐色,表面有膠質狀褶皺。氈蓋木耳野生狀態下生長在落葉闊葉林的朽木枯枝之上,我國主要廣泛分佈於北方各地及西南高原地區。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被認爲具有重要的抗癌作用。
第八,玉木耳
俗稱玉耳,是基因突變白化狀態下的毛木耳,後經過人工多次迭代選種培育而成,因其潔白如玉故稱玉木耳。其色如銀耳、形如秋耳。玉木耳造型美觀,溫潤如玉,通體質感細膩,呈膠質片狀。無野生狀態,人工培育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
第九,鹿肚耳
俗稱素毛肚、毛肚耳,因外形和口感近似於毛肚,特別是鹿肚而得名。野生鹿肚耳主要分佈於我國東北地區小興安嶺和雲南地區。對於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野生產量極低,現已從皺木耳中雜交得到了新型品種,已實現規模化人工培育。
第十,金耳
俗稱黃木耳,因其通體呈金黃色而得名。其子實體如盤狀,形似銀耳,膠質柔軟,口感脆嫩爽滑,其營養價值高於其他木耳。主要生長於我國高海拔山區的針葉林和闊葉林朽木枯枝上,南北皆有分佈。野生狀態下數量極少,對環境要求極高,目前已實現人工培育金耳。
本期就到這裡!
關注小秀才,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