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留學,得了新冠肺炎

來源:微信公衆號/花邊閱讀

這兩年的留學生實在太難了。

讀大二大三打算出國的,臨時改計劃,開始在國內尋找方向。

疫情之前申請成功的,大半年都在國內上網課,爲了能趕上9月的開學時間,很多人正在進行漫長的體檢和疫苗工程。

最慘的是被困國外的,一直回不來,花着鉅額學費,在異國他鄉上着網課……

作爲滯留國外的留學生,我也努力學着其他人一樣,試圖把這場漫長的等待當做生活對我們開的玩笑。

可是,並不容易。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小了,今年就要滿30歲。

兩年前,出於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我突發奇想,想要出國讀心理學。

因爲之前不是心理學專業的,所以我得重新從本科開始,也就意味着,同學基本比我小10歲。

當時身邊幾乎沒人支持,爸媽更是極力反對,但我咬了咬牙,硬着頭皮,來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2019年9月剛入學時攝於學校禮堂Tabaret Hall

到了學校才發現,外國同學小到15,大到70,根本無所謂年老年幼。

可我還沒開心幾個月,新冠疫情就爆發了。

2020年3月,我所在的大學緊急關閉,所有課程都轉到線上。

當時全球疫情都非常嚴重,國內也一度限制入境的航班。許多留學生搶下溢價幾萬塊的機票,千辛萬苦回國。

因爲和男友同住(他是加拿大魁北克人),加上國外大學鬆進嚴出,我怕耽誤學習,就留在了加拿大。

除了每天做飯、去健身房健身,我幾乎都蹲在家裡學習。學業緊張時,我一週都不出門。

△我每天去的健身房

本以爲會一直這麼“安全”下去,沒想到,2021年4月2號,我被確診新冠。

當時不敢相信,我這種微信步數常常只有兩位數的宅女,病毒是怎麼找上來的?

我開始回顧從身體出現症狀到確診新冠的整個過程。

3月30日,我感到喉嚨有點幹癢,剛開始沒在意,但第二天咳嗽得厲害,還有點像發燒那樣的肌肉痠痛。男友感覺不對頭,就預約了4月1號的核酸檢測(真是個好日子啊),圖個安心。

檢測過程沒什麼特別,登記,捅鼻子(非常疼),回家等結果。而男友無症狀,又沒和陽性的人接觸過,根據規定,沒資格接受檢測。

當時渥太華案例不多,我覺得不可能有問題。但男友十分焦慮,回到家每隔半小時就問我一次結果,搞得我很煩,第二天早早就打發他去上班。

4月2日中午,離檢測時間恰好過了24小時,檢測結果終於來了。

打開郵件時,我心跳突然加速。

確認單裡,不是我想的negative/positive(陰性/陽性),而是Detected(被感染)。

Detected,我腦袋嗡嗡響,拿出檢測站小冊子反覆覈對了好幾次。

△檢測確認單截圖

晴天霹靂!

過去24小時的故作輕鬆,不過是在掩飾自己的恐懼。

大概20分鐘後,電話響了,是檢測點的護士小哥,他倒是淡定,告訴我輕症就是在家隔離十天,會自行痊癒的,實在難受的話,可以吃點泰諾(感冒藥)。

我嚇得聲音都虛了,反覆跟他確認,真的不用去醫院、吃藥嗎?

小哥說,反正新冠也沒有對症的藥,多喝水、多睡覺就得了。要是出現呼吸困難、胸部疼痛等嚴重症狀,可以直接叫救護車,沒有的話就在家好好呆着,最多兩週也就痊癒了。

掛上電話沒多久,男友也回來了,他面如土色。

自此,我和男友正式開始居家隔離。

加拿大安大略省要求的隔離時間是10天,我雖然4月2號才被確診,但3月30日就有症狀,所以10號就能解除隔離出門。

男友就比較慘了,他沒有症狀,只能先預約檢測,等確診後再開始計算隔離時間,結果整整在家待了接近三週,快把他悶死了。

當時正好渥太華第三波疫情大爆發,據說是英國變異病毒引起的。

我所在的地區發佈了嚴格的居家法令,當時我以爲很嚴重,會像朋友圈說的那樣封樓封區了,結果並沒有。我只是收到當地公共衛生部門的電話,提醒注意在家隔離,並告知解除隔離的日期。

這就完事了?“輕鬆”得讓我有點難以置信。

△ 男友指着4月的數據跟我說,你在這兒

流程的“簡單”,加重了我的恐懼。我還開始感到羞恥,彷彿是我幹了什麼壞事兒纔會被感染,纔會成爲潛在傳播者,行走的病毒。

男友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家人和朋友,我們也發郵件給公寓大樓的物業、健身房、學校,告知了我們的狀況。但即使到了那個時候,我也不敢告訴爸媽和國內的朋友。除了在ins上提一嘴,就沒跟誰說過。

食物,也是隔離期間比較麻煩的問題。

加拿大沒有國內那麼完善的外賣服務,平時都是我自己去超市買菜做飯。成了新冠肺炎患者,我就只能由親友送食物,或者找當地志願者團隊幫忙採購和送菜。

因爲不想給親友添麻煩,我聯繫了市內一家有外送服務的華人超市,下單了至少三四天的新鮮蔬肉,再加上家裡本來已有的食物,差不多能撐過隔離期。

△客廳沙發拉開就是一張牀。隔離期間,兩個人連餐具都沒心情收拾

隔離前兩天,症狀開始加重,咳嗽還好,主要是痰多,全身痠痛無力,幾乎一直躺在牀上睡覺。唯一的樂趣是想象,想象我的免疫系統如何和病毒浴血奮戰。

第三天,症狀從喉嚨轉到鼻子。鼻腔充血引發了嚴重的鼻塞,經常是一隻鼻孔完全堵着,另一隻鼻孔勉強呼吸,有點像嚴重鼻炎發作。

不知道是不是一直吃泰諾的緣故,倒是沒有發燒。

第四天,鼻塞好轉,不再妨礙呼吸,可呼吸困難的感覺卻沒有減輕。就跟高原反應一樣,吸進空氣又呼出去,肺似乎不會吸收了,吸猛了左邊肋骨還隱隱作痛。

我開始慌張,害怕自己缺氧,憋氣掛掉。

男友安慰我,會不會是過於緊張焦慮導致胸悶?

我又躺了半天,還是不舒服,忍不住吼了他。老孃我學心理的,分得清什麼是焦慮什麼是真胸悶。他趕緊撥通了新冠服務專線。

十分鐘後,四名全副武裝,拎着儀器的醫務人員抵達我家客廳。

那陣仗很嚇人,我家對面樓有一對情侶正坐在陽臺上曬太陽,目睹這情形,他們一臉懵圈。

△對面樓,鄰居正在曬太陽

醫務人員問我要不要直接坐救護車去醫院。我腿都軟了,問能不能先做檢查,然後他們幫我測血壓心電圖血氧什麼的。

血氧含量不到一分鐘測出來,我的結果是98%。

帶頭的醫生說這血氧含量比他都高,低於92%纔會有危險。

這……就很尷尬了,看來懂心理學也並不能抵擋心理作用的影響。

醫生接着問,要不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我說既然血氧正常,就算了吧。

醫生說,之後你還是可以隨時打911叫救護車,哪怕我們現在走了,進門口電梯了,你也可以把我們喊回來。

我在醫生的平板電腦上籤上了我的中文名,然後他們就走了,跟來時一樣浩浩蕩蕩。

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更難受的,還是被隔離的孤獨感,以及羞恥感。

△從客廳沙發角度,看我睡覺的牀

男友原則上需要和我保持隔離,他在客廳睡沙發,我待在臥室裡。

兩個人都戴口罩,真正體會了什麼叫做咫尺天涯。男友看我實在難受,提議和他的一位朋友聊聊。

那位朋友是一位心理醫生,新冠爆發以後,她去支援了養老院的工作。那一個多月裡,每天都有老人被確診,每天下班回家,朋友都得仔細清洗全身,還得和家人隔離,不能擁抱丈夫、孩子。一個人睡地下室,十分難熬。

因爲有相似經歷,和她聊過之後確實很有幫助,我開始打破沉默,給幾個閨蜜報告了我的狀況,甚至能自我調侃了。

如果不能學着樂觀點,真不知道怎麼面對隔離期的各種狀況。

第六天早上,喝咖啡時,我突然發現自己聞不到氣味。

我打開放在牀頭的精油使勁吸,也完全沒有任何氣味。

暴汗!

我又跑到廚房,切了一塊青檸塞進嘴裡。嗷,這個青檸吃起來竟然是甜的。

味覺也錯亂了?!

我又聞了聞醋,一點都不酸,鼻腔倒是有受刺激的刺痛感。

好吧,傳說中新冠著名症狀——失去嗅覺,終於大駕光臨了。

要我說,雖然胸悶很難受,但是失去嗅覺更折磨人。

沒經歷過的人可能不理解氣味的重要性,沒有它我們會失去安全感,因爲氣味是人體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大腦也習慣了它的存在,現在突然失去,大腦會很慌張。

失去嗅覺同時還會影響味覺(我可能就喪失了一部分味覺),吃什麼都不香。

我最喜歡的金湯力喝起來不過就是甜水,金酒特有的杜松子香料味兒一點也感覺不到,連我最愛吃的加拿大烤肋排也不香了,味同嚼蠟,我真想嚎啕大哭。

最好吃的,居然只剩番茄湯。番茄湯裡的酸、甜、辣,是我對隔離期記憶的全部味道。

△ 平常做的飯

第八天,我的隔離期眼看就要結束了,可能是心理壓力驟降的原因,我胸也不悶了,呼吸暢順了許多。

感覺身體好多了。

我在慢慢好轉,但我的男友,新聞裡常常報道的“無症狀攜帶者”,兩週後也失去了嗅覺。

當時他已經出現了一點疑病症(hypochondriac)症狀,因爲對身體過分擔心,每天就陰沉着臉,房間也不收拾,連飯都要我這個重症患者來做。

我一度很失望,心裡怨他承受能力這麼弱,還不做家務,以後要是生孩子,或者再有什麼突然事件,恐怕都指望不上……

疫情,真是考驗感情啊。

還好,在他眼科醫生的妹妹建議下,男友每天吃半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讓血液不那麼粘稠,減少因爲焦慮而導致的胸悶症狀,加上後來他也慢慢接受了現實,開朗了些。

△我常去的超市

第十天,隔離期結束,我出門去了趟超市。

因爲我和男友都失去嗅覺,那段時間做的菜以酸辣爲主,搭配各種顏色鮮豔的蔬果,口感比較豐富,像越南春捲、塞了薯片的墨西哥卷,還有各種沙拉碗。

雖然當時鼻塞、咳痰的症狀幾乎都沒了,但身體還是發虛,超市買菜一趟下來,比平時累。

直到4月下旬的某天,失去嗅覺兩週後,我突然嚐到了紅酒的味道。

與其說是聞到,不如說是感覺到,就是在後鼻腔靠近喉嚨的地方,能隱隱感覺到一點類似發酸的木頭味道。

當時我開心得幾乎淚奔,失而復得的感覺太美妙了。

三週後,嗅覺基本恢復正常,我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咖啡、香水什麼的連着聞好幾遍,簡直像在用嗅覺重新與世界戀愛。

△健身房暫時關閉了,最近我常在家附近的運河跑步

這就是我從患上新冠到痊癒的整個過程,最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感受:

一. 不幸感染新冠也不必過於恐慌。

我個人覺得和一場重感冒差不了太多,無症狀就更輕微了。

根據加拿大公共衛生數據,像我這樣的輕症患者佔80%,居家兩週便可自愈。

那段時間我主要就是狂喝水,按時按量吃泰諾,睡覺,痊癒後感覺身體和之前一樣,沒有什麼後遺症。

需要注意的是,輕症患者會有約5%轉爲重症,需要入院治療,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得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二. 除了身體上的影響,心理造成的影響也很大。

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爲目前對新冠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沒有特效藥,加拿大這一波疫情是變種病毒造成的,更加“無藥可醫”。

另一方面,患者社會壓力也很大,擔心連累、傳染別人,影響同校同單位同樓棟人們的生活,還有一些患者痊癒後會受到歧視,被其他人“敬而遠之”。

因此,在強調防護的同時,個人覺得最好也能加強反歧視的宣傳和疏導,並提供針對患者的心理服務。

三.我再一次意識到獨立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生活技能,衣食住行都能憑一己之力搞定,真正可以獨自生活。

二是精神上的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能力,知行合一,不隨波逐流,不因境遇不同而動搖。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比如我,作爲一個學心理的,平時自我感覺內心強大,但這一次感染過程中,我明顯也有崩潰到不行,過度反應的時候。

另外,我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學習一些急救技能,接下來計劃去接受相關培訓。

親身體驗過一次,我更傾向於相信,總有一天,疫情會過去。

就像歷史上,各種各樣曾肆虐一時的病毒,都過去了。

也祝願大家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