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兩父子 漢文帝霸陵與景帝漢陽陵的前世今生

西漢帝陵陽陵漢陽陵博物館入口處。(圖/方偉光提供)

文景之治是指西元前180年-西元前141年的漢朝初期,在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上月因漢文帝霸陵的重新確認,考古學界掀起了對兩位父子皇帝陵墓的考古熱潮。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它依託西漢景帝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陽陵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南區外藏坑、北區外藏坑、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刑徒墓地以及陵邑等部分組成。

漢文帝是劉邦的小兒子,他的母親薄姬並不受劉邦的寵幸,在呂后、戚夫人的夾縫中生存了下來,並且生了個兒子劉恆。薄姬不與呂雉、戚夫人爭皇位,他的兒子劉恆被封爲代王,已經心滿意足了。但是歷史卻眷顧了這位“不爭”的女人,有一天,長安派來使者,迎立他的兒子做皇帝,薄姬也成爲皇太后。劉恆從小和母親相依爲命,他的思想受母親影響很大。他的治國策略,叫做休養生息,無爲而治。他和兒子漢景帝,開創了一個叫做“文景之治”的盛世。在營造帝陵的時候,漢文帝沒有選擇咸陽塬上的父親身邊,今天我們已經無法洞悉劉恆的真實想法。總之,他避開了咸陽塬,選擇了西安東郊灞河和滻河之間的白鹿原,另起爐竈爲自己營建陵寢,這就是霸陵。在白鹿原上,有兩座覆鬥形的高大封土,其主人分別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和皇后竇漪房。

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座建築風格獨特、裝飾精美、陳列手段先進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其建築採用下沉式結構,充分保護了陵園的整體環境風貌。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內陳列着近多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精品文物1800多件,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陽陵是漢景帝劉啓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及西安市高陵區兩市三縣(區)。

漢陽陵博物館陳列漢代歷屆帝王的簡述。(圖/方偉光提供)

漢代帝王陵墓風水格局與傳統坐北朝南不同,陽陵給出了答案

陽陵帝、後陵均爲"亞"字形,座西面東的探明,在西漢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這次發現基本解決了學術界關於漢陵面南還是面東這一長期爭論不休的難題,否定了漢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進行佈局的論點,解決了漢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難題。位於帝陵東南、後陵正南的南區從外藏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區外藏坑,分別佔地96000平方米。 90年-97年,先後對南區的14座坑進行了部分試掘或整體發掘,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羣,有堆放糧食的倉庫,還有牛、羊、豬、狗、雞等陶質動物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用具,全面展現了漢代的軍旅場景,可能與西漢時期長安城的"南軍"、"北軍"有一定關係。帝陵座西面東,居於陵園的中部偏西;後陵、南區外藏坑、北區外藏坑、一號建築基址等距分佈於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和“羅經石”遺址位於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刑徒墓地及三處建築遺址在帝陵西側,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園棋盤狀分佈於帝陵東側的司馬道兩側;陵邑則設置在陵園的東端。整個陵園以帝陵爲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佈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意識和嚴格的等級觀念。

陽陵帝陵東側13號外藏坑出土多是動物陶塑,數量之多令人震驚。(圖/方偉光提供)

西漢帝陵祭祀模擬。(圖/方偉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