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檔|導演談電影《只此青綠》:用銀幕展現舞劇藝術之美

(原標題:文化新觀察·聚焦國慶檔|導演談電影《只此青綠》:用銀幕展現舞劇藝術之美)

動人的旋律,典雅的舞蹈,徐徐展開的《千里江山圖》……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自2021年首演以來,受到廣泛關注。今天,它被搬上了大銀幕。

10月1日,電影《只此青綠》在全國上映。和舞蹈詩劇相比,電影《只此青綠》有哪些新的特點?主創團隊如何更好地推動舞臺藝術與光影藝術融合?日前,記者採訪了電影《只此青綠》的導演周莉亞和韓真。

據悉,電影《只此青綠》由舞臺原班編、導、演陣容與電影人合作打造而成。影片故事情節與舞蹈詩劇相一致,講述一位現代文物研究員在《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潛心鑽研,跨越近千年時空走入畫家內心,目睹其與無數手工藝人攜手,歷經千辛萬苦創作傳世畫卷的過程。

“從舞臺走向銀幕,意味着我們在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上要主動做出改變。從演員表演、動作設計,到鏡頭語言,都需要更加適應光影藝術的傳播方式。”周莉亞說。

周莉亞介紹,在舞臺藝術中很多內容會使用意象化表達,同時注重調動觀衆的想象力;而在電影藝術中,則需要將其具象化。“因此,我們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主觀視角鏡頭,去呈現主人公看到的場景,在寫實和寫意中追求平衡。”周莉亞說。

傳播介質的變化,也對演員表演提出不同要求。

“在舞蹈詩劇的表演中,由於舞臺與觀衆之間相隔一定距離,所以演員會用幅度更大的肢體動作進行演繹,以此來傳遞信息。電影銀幕則會將細節和動作放大,這就要求演員把肢體動作收回去一些,同時要更加註重通過眼神和麪部表情來表達情感。”韓真說。

記者瞭解到,和舞蹈詩劇相比,電影《只此青綠》既有在故事表達上的創新與突破,也有在美學層面的堅守和繼承。影片畫面延續了舞蹈詩劇中的青綠色調。此外,電影沒有人物臺詞,主旨和情感的表達完全通過演員的表演和舞蹈來完成。

“在電影創作中不使用臺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韓真表示,“我們抱着尊重舞蹈、尊重舞劇的態度作出這樣一個選擇,因爲我們相信中華文化有這樣一種力量,可以通過無對白的表演傳遞真摯情感,引發觀衆的共鳴。”

連日來,電影《只此青綠》在多地開啓超前點映,收穫諸多好評。

“在我看來,電影《只此青綠》是對舞蹈詩劇傳播的拓展,也是對《千里江山圖》的一次註解。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很多還沒有機會欣賞到舞蹈詩劇的觀衆,能夠在銀幕上了解到更多關於《千里江山圖》的知識,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周莉亞說。

“作爲文藝工作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在影片中呈現了多項傳統工藝,也再現了三白妝、珍珠妝等妝造,就是希望可以讓觀衆更好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韓真表示,希望電影《只此青綠》的製作,可以爲電影藝術和舞蹈藝術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