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專家“深聊”建言 用AI推動“製造大國”邁向“設計強國”
深圳新聞網2024年8月1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可阻擋,那就熱情擁抱吧!”8月14日,在市政協“人工智能的文化思考”“深聊會”上,市政協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龍如是說。這也是本次“深聊會”與會政協委員和專家的共同呼聲。
用AI精準賦能千行百業萬品
市政協委員、寶安區文化體育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汪小蘭在文化領域工作已有18年,她通過一個例子說明人工智能對文化領域帶來的衝擊——近段時間,在第五屆寶安區文創設計大賽上,AI作品的出現引起了爭議。AI作品是否具有參賽資格?AI的功能是輔助還是主導?汪小蘭表示,目前的爭議或許沒有權威定論,但專家們普遍認爲,文創設計比賽,不能完全用工具來生成內容,而更重要的是用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表達對文化的理解。
“AI可以通過新的工具和技術激發人的創造力,並在某些特定任務上表現優異,但其模仿力並不等同於人的創造力。”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封昌紅認爲,應該讓AI成爲人類的得力助手,一是作爲輔助者,進行信息處理;二是作爲生產者,藉助智能生成,精準高效進行內容“工業化”生成;三是作爲協作者,實現組合創新,探索多模態交互。“我們正在研發併發布國內首個基於MaaS架構自研的多模態AI設計大模型,努力打造成爲世界一流的設計引擎,精準賦能千行百業萬品,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設計強國’。”
與此同時,封昌紅認爲,人工智能在文化創意、文學創作、藝術創作中運用的邊界主要體現在生命體驗邊界、情感共鳴邊界、價值認知邊界。“僅靠技術性的智能‘算計’無以催生藝術靈光,也無從織出‘意義之網’。”
深圳可嘗試率先“允許學生帶AI參加考試”
市政協常委、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黃鼎隆建議,深圳應開始考慮怎麼樣提升全民的AI協作力,因爲對於任何職業來講,不是AI會取代人,而是會跟AI協作的人會取代不跟AI協作的人。而當前的學生,是未來要面對更“聰明”的AI衝擊的一代,更應該提升AI協作力。
“AI參加今年的高考,文科已經可以上一本,理科可以上二本!”黃鼎隆還指出,AI是裸考,也就是沒有針對高考數據的訓練,而與之對照的學生是我們用12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因此,他提出“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需要有一些調整”的思考。
“有沒有可能我們允許孩子帶着AI參加考試?”黃鼎隆說,如果學生可以帶着AI考試,單純考知識甚至考一些簡單的推理,就難不倒學生,也就倒逼教育部門作出相應調整。迎接這個挑戰,解決這個問題才能給AI時代的教育帶來巨大的革新機會。
關注“AI+”更要關注“AI-”,把AI更好納入監管
南方科技大學致仁書院導師劉建彪認爲,當前,我們享受的很多都是“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而隨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們更應該關注“人工智能-”。“如果AI是新物種的話,首先要把規範它的法律和倫理建立好。”劉建彪說。
在封昌紅看來,應該完善立法,維護人的主體性。首先,要從法律層面劃定邊界,對生成式AI的應用場景和效果做出界定;加強治理工具開發,構建監督管理體系;規範數據使用,避免版權、隱私等爭議。其次,從法律法規層面明確面對AIGC成熟投入創意產業內容生產的社會現實責任歸屬,確定一套適用於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條例。
黃鼎隆認爲,要高度重視預防數據污染的問題,因爲AI時代,人類有能力大規模創造未必真實的數據去污染數據,如果AI創造了很多虛假的數據,又用這些虛假的數據去訓練下一代的AI,那就會形成不斷的污染。因此必須提前干預,讓我們的後代有一個乾淨可信的數據使用。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認爲,要讓人工智能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道德約束,需要構建起完整的數據體系而不是偏頗的數據體系。他認爲,中國有完整的數據體系,且可以從上而下打破行業邊界,這是我們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競爭的優勢和機遇。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