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野生動物而走」週日4千人上街頭 籲政府改善遊蕩犬貓管理
第二屆「爲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將於週日在立法院羣賢樓旁舉行,今召開行前說明會,今年遊行三大訴求爲「精進遊蕩 犬貓管理與減量」、「強化生態熱區遊蕩犬隻管理計劃並擴大範圍」、「提升國民對野生動物保育與伴侶動物福祉的認識,將犬貓列入課綱外來入侵種案例」。記者葉冠妤/攝影
第二屆「爲野生動物而走遊行」週日將登場,預計超過4000人上街頭。今年三大訴求分別爲「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強化生態熱區遊蕩犬隻管理計劃並擴大範圍」、「犬貓案例列課綱」,期盼社會關注遊蕩犬貓問題,並呼籲政府立即着手改善遊蕩犬貓管理政策,面對犬貓問題不逃避,維護臺灣的生態永續。
遊行總召吳奕達指出,去年的第一屆遊行結束後,農業部強調已執行「生態熱區試辦特定臺灣原生物種野生動物遊蕩犬問題侵擾改善專案」,但爲期3個月的試辦計劃結束後,卻僅揭露絕育回置率而沒有移置成果。此外,餵食行爲會吸引遊蕩犬貓羣聚、增加未結紮犬貓繁殖機會,但生態熱區專案缺乏禁止餵食的規範,導致地方行政機關沒有取締與稽覈餵食行爲的執法權,生態熱區的禁喂政策毫無實質效力。
吳奕達說,野外犬貓具有攻擊性與高超的掠食本領,石虎、草鴞等瀕危物種遭遊蕩犬攻擊的案例層出不窮,據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2023年度報告,去年共記錄到84例遊蕩動物騷擾、攻擊野生動物的案例,是2022年的兩倍以上,且受攻擊只個體死亡率高達8成。今年初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拍攝到草鴞巢區因遊蕩犬圍攻而覆滅的影像,更震驚社會。
因此聯盟訴求,針對生態熱區,應確實執行遊蕩犬隻移置,訂定熱區禁喂規範,實質給予地方行政機關執法與稽查的權責。吳奕達說,現在的生態熱區就有犬隻移置,卻沒有確實執法,因此很難完全杜絕遊蕩犬貓;爲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理事長李宗宸也建議,應訂定保護區、生態熱區禁止餵食規範,並有實質罰則。
此外,吳奕達表示,2017年零撲殺政策實施後,TNR成爲我國當前管理遊蕩犬貓的主要策略,將遊蕩犬貓絕育後回置到野外,但這羣絕育後的遊蕩犬貓仍對野生動物具威脅性,也忽略人煙稀少地區也存在遊蕩動物的事實,只要存在少量個體未絕育,且不斷有新的犬貓移入,依靠TNR達成遊蕩犬貓減量就不可能實現。
且審計部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覈報告,109年至112年農業部累積編列3億5530萬元執行捕捉及絕育,但111年全國遊蕩犬隻數量推估結果卻顯示遊蕩犬的數量上升,顯示TNR策略的適宜性需要重新評估。
聯盟認爲,爲有效落實動保法飼主責任精神,應釐清民間收容所管理者、定時定點餵食者是否符合飼主定義,重新評估TNR策略的適切性與遊蕩動物福祉,並解決餵食造成遊蕩動物羣聚的衍生問題,才能達成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的目標,因此主張應釐清飼主定義、落實野外調查,並重新評估TNR策略,保護區犬貓禁喂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