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不創造新的漢字了?網友道真相,引上萬人共鳴!

始閱讀這篇文章之前,麻煩您點一下 “關注” ,這樣便於您之後參與討論和分享文章,感受到更加獨特的參與體驗。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多多希望在2024年的每一天,你們都能笑容滿面,好運連連!

今天在某乎發現了個挺有意思的話題:爲什麼現在不創造新的漢字了?網友道真相,引上萬人共鳴!

甲骨文目前能解讀出來的文字才佔兩成,就是因爲亂造字的緣故,大部分生僻字後世都已經不用了,自然也就無從識別了。甲骨文目前能解讀出來的文字才佔兩成,就是因爲亂造字的緣故,大部分生僻字後世都已經不用了,自然也就無從識別了。過去造字是爲了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意思,減少刀筆吏的工作量。而日常交流中還是會用詞組表達。比如:古代古人去買繩子,不會跟掌櫃的說買“尋”或“常”,他肯定是直接說八尺或十六尺。新的漢字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在書寫過程中慢慢演化出來的。因爲手寫一個新字實在是太容易了。但是如今是電腦時代了,字庫以外的字你根本打不出來,所以你根本就無法創造新漢字了。現在還有多少人是用手去寫字的,大部分都是打字的。

人工石,屬實太精準了。仝是同的異體字,新造的砼以仝作爲聲旁,自然讀作同。

其實這個斜玉旁的這些字,什麼琳琅琀之類的完全可以拿來賦予新的含義嘛,尤其是國外率先發展定義的事物。比如斜玉旁的玉和半導體的硅還是有點相關的,那琀就取包含之意,當做存儲器的名稱。現在各個領域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一時之間形不成通用名,大家用各種簡寫感覺簡寫都不夠用了。答主的觀點放在中文語境基本是成立的,但如果擴大到世界範圍,似乎就不對了。君不見英語單詞的造詞速度,讓中國人目瞪口呆!洋人爲啥不覺得造新詞性價比低呢?因此,站在這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爲古人發明的漢字體系的先進性,才導致當今不需要再造漢字,或者說再造漢字的性價比低!如果造個電腦的字,讀啥?如果還讀nao 音,聽起來容易和原來的腦字混,若果只是音調不同,拼音輸入法還是要從增加的候選詞裡選,單字也不一定比雙音節詞輸入方便。事實上,我現在拼音輸入單字的時候,經常就是輸入詞,然後再刪一個字。

從計算機角度來講,新造字需要在unicode編碼中加一個新字符,需要全世界的計算機都更新這個庫,所以新造漢字的難度等於新造字母的難度。十幾億人的學習成本一直都在,新詞語新語句,只是用現有的文字符號組合而已。而且大量的英文詞彙也進入生活中,學習成本這個不能算事。主要還是場景有沒有特別的文字來代替。我現在百分比這個能不能有單獨的字來代替,76%,讀成百分之四十六,臺灣念76帕,也是差點意思。要是有專門的替代也是可以的。

就因爲形容池水的尺寸,你就得多記八個漢字,那生活中還有幾百個事物的尺寸要形容,你是不是得多記上千個漢字?通通用大中小,省去了多少學習成本。近代以來的詞語描述能力降低是文化下沉、文白同讀以後的副作用,有得必有失吧。

齊白石發明“烤”字之前,一定是先有很多人把這種『把東西在火上加熱弄熟』的方式叫做kao,然後才能發明這個字。同理,劉半農發明這個表示女性的她,也是因爲很多人男女不分地用『他』這個字,而劉半農發明這個字只是靠文字來區分。一個人如果憑空發明一個字,沒有對應說法支撐,是不會傳開的。火字旁的給有機物命名了,例如 烷烴烯炔。古人造的大量的字也是個巨礦,必要的時候挖兩下也能用得上。贊同!騂字基本上已不用了。但是在《堂·吉訶德》的翻譯中用上,簡直是神來之筆。駑騂難得是堂·吉訶德所騎的馬的名稱,其原名Rocinante,其中“rocin”意味着駑馬,“ante”是“antes”的古寫法,意味着“過去的”或“第一”、“最好的”。這個中文譯名音譯、意譯都能對上,還有一種古風在裡面,與小說的風格又極爲適合。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