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平常如果我們要表揚一個女性秀外慧中、裡裡外外都很在行,一般會用一句話,叫做“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爲什麼“廳堂”是“上”,“廚房”是“下”呢?

原因大致有四點。

首先,這跟房間的採光相關。

我們知道,中國位於北半球,爲了採光,一般房子都是坐北朝南。這在古代指的是大門朝南,而現在多數人住單元樓,這單元樓的坐北朝南,指的是陽臺、客廳、主臥等主要採光面朝南。所以,必須澄清一下,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傳統建築,說的是北京的四合院。

從採光的角度看,正房毫無疑問是“C位”,廂房第二,最南端的倒座,門和窗都朝北,基本上沒有任何採光。所以,按照家裡的長幼尊卑關係,正房當然歸家長,長子住東廂房,次子住西廂房,女兒住後罩房,僕人呢?對不起,只能住外院。

這個時候,如果把“上”和“下”當成形容詞來看,那麼,北面的一排房子爲上,南面的房子爲下。

其次,我們來看房間的功能。

家裡的廚房一般佈置在院子的東南角,這裡離南邊的屋子最近,無論是下人燒飯還是拿取柴火都比較方便;廁所呢,一般都會建在北邊,因爲北邊是長輩住的主宅,給年長的長輩行方便。

所以,去廁所自然就是“往上”,去廚房自然就是“往下”。

關於“上廁所”還有一種說法,古代的廁所一般是分爲上下兩層,上層蹲人,下層是糞池。《左傳》裡面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晉景公上廁所的時候,掉進廁所給淹死了。

所以,知道爲什麼不能說“下廁所”了嗎?這畫面我們不敢想。

第三,“上廳堂下廚房”還和古人對於做飯這件事情的歧視相關。

中國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說法,而廚房一般是女子活動操持的地方,所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去廚房自然就被叫做了“下廚房”。

而廳堂這種地方,因爲地位等級的要求,只能“地位高”的男性出入,這也呼應了“上廳堂”一說。

有人可能會說“下廚房”象徵着身份低,那去外面吃大餐爲什麼也叫“下館子”呢?難道下館子說明身份低嗎?不應該正好是說明身份高、兜裡有錢嗎?

其實,關於“下館子”還有一個來歷,我們知道古代是農耕社會,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所謂“士農工商”,做生意、跑江湖的商人是被人瞧不起的,所以,他們開的旅店、飯館一般來說也被人看得比較低。

最後,我們從中國的傳統五行八卦上來講講爲什麼是“上廳堂下廚房”。

五行理論認爲,東方屬木,南方屬火,木生火,有了火,廚房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就把廚房放在了南方。同時,火又是向上的東西,人只有躲在火的下面纔不會被燒傷,所以,爲了保平安,就把去廚房叫做“下廚房”,你要是說“上廚房”,豈不是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燒烤。

廁所在五行裡屬水,自然適合放在北邊,而且,人當然只能在水的上面走啊,一旦落了水,那可就倒黴了,這也是“上廁所”的來源。

最後我額外跟大家補充一個和方位相關的詞語,叫做“下榻”。文獻記載,宋朝的時候,豫章郡的太守叫陳蕃(fán),就是那個講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陳蕃。他平時不喜歡接待客人,但是家裡卻專門給一個貧苦的讀書人預備了一張榻,只要那位讀書人來訪,他就熱情招待並且把榻放下來,讓人家留宿。平時不來的時候,陳蕃就把那張牀吊起來。

這個讀書人就是很有骨氣的徐稚,徐稚不喜歡當官,平常就自己種莊稼過日子。因此,陳蕃非常尊重徐稚,因爲陳藩的這個故事,後來就有了“下榻”這個詞,表示對賢者、貴客的尊重。

總結一下,上廁所、下廚房、上廳堂、下館子、下榻等等這些詞語,平常我們都習以爲常,實際上卻包含着豐富的傳統文化理念,當然這其中反映出來的所謂尊卑、貴賤等,今天的我們都足當重新審視。文/楊學濤(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