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軟需求”提供“硬支撐”
“不是所有的農村留守兒童都敏感、自卑、沉迷於短視頻,他們中有不少孩子自立自強,奮發進取。”近日,在雲南省“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集中活動上,雲南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主任、教授尚雲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
當天,來自雲南省各市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單位代表,就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學生的情感“軟需求”發表建議和意見。大家認爲,黨政支持、各方聯動,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積極發展的重要支撐。
對此,共青團雲南省委書記、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趙攀峰提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希望澡堂”公益項目。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募集資金6400多萬元,建成投入使用509個農村寄宿制學校“希望澡堂”,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洗澡問題。今年10月,共青團文山州委、文山州希望公益服務中心又爲“希望澡堂”募集到3583臺吹風機,價值18萬元。
2023年6月以來,文山州還籌資2700多萬元,在全州鄉鎮中學或完全小學建設107個游泳池,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一鄉(鎮)一遊泳池”設施全覆蓋,700餘名教師通過培訓後持證上崗。學校開設游泳課,配備一名教練、一名安全員和一名跟班老師,這不僅教會了學生游泳技能,還增強了學生身體素質,緩解了學習壓力。
“把解決現實問題與促進全面發展相結合、滿足迫切需求與建設長遠機制相結合,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接納自己和家庭現狀,增強自信,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趙攀峰說。
昆明市富民縣永定中心小學校長李志鑫說,富民縣建立了長效投入機制,將關愛留守兒童和寄宿制學校學生相關工作納入財政預算,確保了資金投入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讓孩子在學校吃好、住好,把學校當作第二個家,“住校生的父母雖然不在身邊,但有老師陪吃、陪睡、陪聊天、陪學習”。
“農村孩子不一定都有電腦、手機,但他們有鄉土田野。雖然資源有限,但創意無限。”在李志鑫看來,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爲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學生提供了情感“軟需求”,“只有孩子開心,一切發展才皆有可能。”
雲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市嵩明職教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胡麗芬,是雲南17.7萬名“愛心媽媽”中的一員。她們與全省21.9萬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爲孩子們提供情感關懷。在她看來,這樣的關愛活動,能解決一些缺少陪伴、缺乏情感傾訴對象和安全感的留守兒童的“心”問題。
雲南希望工程也特別關注到了孩子們的這份情感“軟需求”。在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邊疆縣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村、社區和鄉村學校實施的“希望港灣”公益項目,爲每一個“希望港灣”特聘了“童伴媽媽”,用公益資金支持“童伴媽媽”的陪伴。
尚雲關注留守兒童和農村寄宿學生的心理需求,但令她擔憂的是,農村學校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匱乏,基層醫院針對兒童的精神衛生科醫師嚴重不足。她表示,雲南師範大學相關團隊願意發揮學科優勢,主動服務這些孩子,承擔社會責任。
“構建專業、規範的青少年心理諮詢治療服務體系,能爲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撐。”共青團昆明市委書記、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林勤介紹,2023年,昆明市財政投入800萬元成立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與10餘家社會心理諮詢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組建了包括300餘名中小學心理教師、醫院精神科醫生、社會心理諮詢師在內的專業服務隊伍,還有志願者1000餘人。該中心不收取任何費用,爲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全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務。今年,昆明還打造了多個縣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服務時長超過2.5萬個小時,市縣鄉三級服務體系建設讓更多農村青少年受益。(張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