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心情】古家榕/母親的職涯危機

母親的職涯危機。圖/Sonia

隨着兒子年紀漸長,身爲全職母親,也遭逢生平第一次職涯危機──並非掙扎於「不再被需要」的失落感,相反地,是設法從「太過被需要」的現狀中轉型。

我的危機感,始於一個蝴蝶結;如今想來,也算是育兒界的蝴蝶效應。

去年初,帶兒子買了件運動褲,小傢伙試穿時頗滿意,豈料不久後便束之高閣。細問方知,是因褲頭的那條束腰抽繩,「每次上完廁所都要重綁,但我綁不好,纔不想穿。」我聞言一驚,想起讀過的那句「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爲大患。」人家方孝孺先生雖說處理不好自己的人生,指導起別人多少是有些智慧。

眼看兒子即將升小四,卻仍耍賴表示,除非媽媽幫他繫繩結,否則就不穿褲子(僅針對該運動褲),凡此種種,讓我不得不正視其「過度依賴」的嚴重性,並承認整件事的癥結,實源於我自己。

畢竟,兒子試穿運動褲時,我下意識就幫他綁好了蝴蝶結,並未讓他親自動手。事後更未察覺此舉有任何不妥。

全職育兒多年,發現自身最大的盲點,是不慎將「孩子的事」都視爲「份內之事」。上自培養品格下至洗便當盒,皆不假思索納入職責範疇,到後來,幾乎成了反射動作,早在回過神前,便已將責任處理完畢,包括那些本應由孩子承擔的部分。

不是故意的,純粹是習慣了。然而下意識的盡責,不自覺壓抑了孩子的成長,扭曲成連蝴蝶結都綁不好的難堪。這才明白,健全的愛,是需要剋制的。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對母親而言並不困難;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營造一個適當的空間,引導孩子活出內在的可能性。

收手,向來比動手難得多。於是那天起,開始刻意地「讓兒子自己做」。我像只急性子的蝸牛,想飛奔卻急不得,只能咬着牙慢慢走。當然,難免有超速的時候,比如洗手時,見他指縫處猶有泡沫,又一次直覺伸手抹淨,下一秒慘遭嚴正抗議:「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洗!」

瞧着那稚氣未脫的鄭重,失笑的同時也有絲欣慰。

幸好,我的孩子,會提醒我。

幸好,四年級的他,已學會綁蝴蝶結(從沒想過,一件標價399的褲子,竟能這般物超所值)。

話雖如此,開學日一大早,當兒子睡眼惺忪地撒嬌、說他不想換衣服時,我還是心軟出手了──那些他該學會的事,該提醒自己放手;至於那些已學會的事,偶爾,就替他做一些吧。

因爲他總有一天,會不再需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