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波科技地震預報 幫臺積電搶時間

臺灣獨有的地震頻率與環境,以及矽島屬性,造就民間地震預警系統商機。衛波科技團隊從學術象牙塔跳出來創業,要用20年累積的軟實力征服臺灣、東南亞和全世界。(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9月18日下午2點44分臺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震,全臺有感。衛波科技在臺東初來國小的地震預警主站接收到地震,比中央氣象局快6秒對震央附近發送警報,再對全臺發出預警,讓華邦電在最大震度發生前20秒開啓地震緊急應變模式,調整機臺運作,關閉危險設施,安全度過此次強震。

國震中心團隊 20年經驗

不只華邦電,每次強震來襲,包括臺積電、高鐵等公司都能早一步先接收到衛波科技的預警,讓設備快速停止運作。以臺積電來說,過往地震晃動發生纔開始停機,事後重啓至少要花8小時,提前預警,最快可在震後15分鐘內快速啓動。高鐵早10秒接收到預警,時速可從280公里降到240公里,出軌率降低7成。

根據《財訊》報導,衛波科技研發出高精密度的「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創辦人是董事長林沛暘,研究地震預警超過20年。他表示,衛波系統的原理是在身體感受到地震以前,安裝在當地的預警系統已經開始運作,透過先抵達的微小P波,運用1~3秒P波的資訊,預測後續災難性震波S波的強度.於強烈震波來臨前5~30秒提出預警,由於地震剛開始的P波極其微小,會被環境振動如車輛、機械或人爲干擾,因此衛波科技開發1套多重感應與判別邏輯,來有效避免系統的誤報。

國家實驗研究院營運長徐玉學解釋,所謂「現地型」是相對「區域型」的概念,指的是僅需在定點安裝1臺內建人工智慧的地震儀,即可提出預警;而氣象局因爲需要掌握更多的資訊,例如震央、規模等,使用的是公用區域型地震觀測網,須布建的設備網點與規模也更爲龐大。

簡單來說,《財訊》報導指出,衛波科技無須建置龐大的基礎設施,就能讓民間企業獲得其所在地的地震預警資訊。

林沛暘指出,衛波科技技術全因「環境所逼」。過去大家總覺得日本地震預報相當精準,在於多數規模7以上的日本地震都是發生於外海,震波從外海傳到本土或是首都圈,有時間差讓日本氣象廳做出預警。

但在臺灣就不同了,災害地震大都是直下型,而且活躍頻繁,每個月平均有1500次,都是在國土地底瞬間發生;如果能快一步得知,就能設定設備自動於1~2秒內直接連結斷電、關上瓦斯閥、停止硫酸管運作等,降低後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