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去中課綱阻不斷兩岸融合
20年洗腦人造獨
回顧過去20年的課綱「臺獨化」進程,從李登輝的《認識臺灣》教科書,到陳水扁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切割開來、全面檢核教科書用語並置換成「去中國化」的詞彙,再到馬英九時期獨派鼓動少數高中生的反課綱微調運動,以及如今蔡英文上臺一年後全面減少文言文詩文比例、兩年後便強硬通過這次新版本的歷史課綱,可見民進黨和臺獨勢力將教科書課綱視爲一定要攻下的文化臺獨陣地,20年來漸進式一步一步而又全面系統性地推進課綱的「臺獨化」。
毫無疑問地,獨派的「人造獨」工程在很大部分是十分成功的,否則不會有「太陽花學運」、也不會有「反課綱運動」;而從戒嚴時期的「反共教育」到獨派的「恐共教育」,也持續灌輸臺灣下一代對大陸的反感和排斥;再加上全臺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在廣告、電影、動漫、建築、空間、敘事、流行文化等各種綿綿密密的媚日措施,讓許多臺灣青年自然而然地對日本有親近感、而對大陸有排斥感。
然而從各種民調數據來看,民進黨再次上臺後變本加厲地推進文化臺獨,不僅沒有讓支持臺獨的民意增加,反而這兩年卻出現過去十多年來首次「統升獨降」的民意趨勢,而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比例至今仍維持在將近9成。
此外,聯合報民調中心所發佈的西進大陸意願追蹤調查則顯示,2014年受太陽花學運影響下,20至29歲青年願意西進大陸的比例僅有10%,但此後便觸底反彈,在2016年之後持續遽增,直到2017年願意西進大陸的20至29歲青年佔比竟已超過半數,也達到過去十年來的新高點,掀起了20年來最大的一股西進潮,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其實正是過去十多年在中學時接受「去中國化」教育成長起來的一代。
兩岸融合勢不可擋
這波西進浪潮甚至向下延燒,高中畢業生報考大陸高校的人數出現猛爆式增長,北京、清華、復旦、上海交大、浙大等都有數百人報考,往年報考人數有限的中山大學今年更是暴增至將近600人報考,而在臺灣較不知名的鄭州大學與中南大學,也分別有80人和100人報名。這些學生在過去12年的學習中才剛剛接受過系統性的「去中國化」教育,但是卻都毅然決然地選擇西進。
形成這波西進大浪潮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最主要的因素,除了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和薪資高速成長的磁吸力、以及臺灣各種亂象與經濟停滯的排斥力之外,兩岸之間永遠割不斷的血緣、地緣和文緣,共同的語言、文化和習俗,實際上在無形當中發揮着重大的催化作用,再加上互聯網打破兩岸資訊隔閡讓臺灣青年更加多元地瞭解大陸,而流行文化和次文化在兩岸青年世代間則架起特殊橋樑和共同記憶,這些助推兩岸融合的因素都是臺獨課綱所難以割裂阻斷的。
(作者爲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