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使用“作弊器”26元車程收費220元,滴滴出行被上海消保委約談

近日,有滴滴用戶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自己在滴滴打車(企業版)的一筆訂單,預估價不到30元,行程結束後卻顯示花費229.66元,是此前的行程預估價26.76元的8倍。明明是在上海打車,系統訂單卻顯示,其行程途經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來回直線距離超過160公里。

使用“作弊器”欺詐消費者的案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7月25日,界面新聞獲悉,上海市消保委已於昨日約談滴滴出行,上海市消保委認爲,這一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暴露了網約車平臺在計費和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在投訴後,滴滴客服反饋稱,當事網約車司機表示,是用戶上車後要求司機去吳江區接人再去終點,遂導致現在的收費。該用戶表示當事司機所說並非事實,在向客服多次投訴後,客服依然沒能給出合理解釋,但平臺願意將此次收費變更爲預估價。

該消費者將自己的遭遇發佈至社交平臺。不久後,滴滴平臺相關工作人員回覆他稱,當事司機使用了作弊器導致訂單異常,已對該司機進行禁封。

滴滴客服負責人回覆稱,經覈實,該筆訂單的異常系司機通過黑產軟件修改車輛定位,導致訂單里程和金額發生相應變化。非常慚愧的是,乘客進線投訴後,平臺客服曾聯繫司機進行覈實,並轉述了司機明顯不符合常識的說法;反作弊團隊後續識別到賬單異常並對司機進行了封禁處理,但在過程中,因爲存在信息同步不及時、排查不全面等問題,導致沒能及時解決乘客的困擾。目前已經給乘客免單,因司機作弊對司機做出了封禁處理,同時向乘客真誠致歉。

針對平臺迴應,上海市消保委表示,消費者通過網約車平臺下單,並在行程結束後根據平臺顯示的車費付款。因此網約車平臺有義務保證計費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一是網約車平臺應該建立車費主動校驗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對行駛路線、行駛時長等數據進行匹配校驗,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先糾錯再讓消費者付款。

二是網約車平臺應該完善車費“防作弊”機制,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要捨得投入技術資源。同時建議網約車APP增設“行程路線回看”功能,方便消費者事後監督。

三是網約車平臺應該強化投訴處理,平臺是網約車服務的提供者,平臺客服要真正承擔起消費者權益“守門人”的責任,不能只是居間傳話,更不能推諉扯皮。

“乘坐網約車是消費者高頻消費的場景,網約車計費的真實準確關乎千萬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表示,希望網約車平臺採取切實措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