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醫療寒冬已至,單位領導發話,完不成預期目標,基本降薪了

近日醫生博主發帖稱,醫療行業寒冬已至?

聽得人心慌慌的,我們單位領導已發話,有可能降薪,明年完不成預期目標,基本上降薪了,此時發話,是事先給兄弟們提個醒。兄弟單位已經降了,且降幅還不小?唉,搵食艱難!

該博主配圖的是,另一個同行此前的爆料。

閒淨散人,中級康復治療師:

有網友評論,什麼是預期目標啊,難道醫院不是救死扶傷,而是爲了多掙錢,讓病人多消費,纔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嗎?

有網友直言,降不降薪與百姓無關,老百姓關心的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就怕降薪後這個問題更加嚴重了,那就是醫改沒改到正地方。

有網友分析,主要原因是公醫報銷的部分拿不到錢,爲了填補這部分的空缺,由個人醫保賺來的去補,但空缺太大,現在已經給藥商警告,不還錢明年停藥了,自己想想問題出哪吧。

有網友爆料,我們三甲醫院,明年臨牀降薪百分之三十,保潔、保衛服務中心外包。

有網友分析,現在大部分基層醫院都是虧損狀態,醫務人員的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有的甚至就不發放工資,有灰色收入的醫務人員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醫務人員都是靠工資生活,如果不發放醫務人員的工資,過幾天就會有人離職,就會有一部分醫院倒閉,那時候老百姓更會看不起病,現在是三甲醫院無須擴張,每個三甲醫院都是東院、西院、南院、北院,或許是好事,但是小手術比如闌尾炎、嵌頓疝,基層醫務人員就可以解決。等過十年,就沒有基層醫院了,三甲醫院也收治小手術了,老百姓的負擔更會加重。

最近兩年時間,降薪裁員好像已經成爲各行各業逃不開的一個話題。如今這種降薪已經開始到蔓延到一線城市的醫院行業,廣州深圳的多家醫院醫生爆料,他們已經開始降薪了。

根據深圳一家三甲醫院醫生透露,從2024年8月份開始,他們的醫院就開始普遍降薪,降薪主要集中在績效打折,其中他自己的績效相對平時直接砍了50%。

除了這家醫院之外,深圳其他大型綜合醫院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薪,整體降薪主要是績效減少30%~50%之間。

廣州的一些大型醫院同樣也被傳出降薪,根據廣州一家三甲醫院醫生在網上透露,廣州不少醫院的績效也普遍下降了30%~50%之間,這跟深圳基本上是一樣的。

從這些醫生透露的情況來看,降薪應該不是個別現象,很有可能成爲普遍下降,就算目前有些醫院還沒有降薪,從2025年開始,很多大型醫院績效都有可能降低。比如,上述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績效降低對醫務人員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直來績效都是醫護人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目前醫務人員的工資基本上都是由基本工資加績效構成,基本工資比較低,比如在深圳,正式員工的基本工資也就3000塊錢到6000塊錢之間。

這個基本工資扣除社保、公積金之後,其實所剩無幾,所以大多數醫務人員的收入來源就主要靠績效。

如今隨着績效大幅下降30%~50%,這意味着很多醫護人員到手工資有可能會大幅減少甚至攔腰折斷。

雖然打折之後,他們的整體收入仍然有可能比其他城市的醫護人員高一些,但一線城市的房價高,物價高,如果收入下降了,很多人的房貸,房租,車貸,育兒等各方面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踩單車上班,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可以理解了。

近日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官網‍‍‍‍‍發佈的過緊日子會議,引發網絡關注。

在降薪潮已涌現當下各大醫院時,有個別醫院醫生出現了怠工現象。

甚至有些醫院,因經營困難而被迫關閉。

有人會問,如果說小醫院病源減少是因爲受到大醫院的虹吸影響,那麼省級大三甲又爲何病人減少呢?

其實,說到底就是人口斷崖式下跌,產科門可羅雀;三四線城市青壯年人口外流,老年人看病不捨得花錢,醫院收入銳減。

隨着出生人口的大幅下滑,醫院產科遭受了巨大沖擊。曾經一牀難求的產科牀位如今漸漸空出,部分醫院甚至關閉了產科。以 2023 年爲例,出生人口達到最低值 902 萬,約爲 2016 年出生人口的一半。短短几年間,意味着醫院產科的工作量減半。這不僅影響了醫院的收入,還導致大量有經驗的產科大夫面臨失業或轉行。

三四線城市青壯年人口外流,留下的老年人成爲主要就醫羣體。然而,老年人往往看病不捨得花錢,這使得醫院的收入進一步銳減。

一方面,老年人可能因爲經濟條件有限,對醫療費用較爲敏感,在看病時會盡量節省開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醫療需求相對較爲單一,多以慢性病治療爲主,花費相對較少。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給醫院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當然還有更大的原因,就是醫改政策,正在積極推進。

早在兩個多月前,有醫生博主發帖稱,聽說深圳和上海都發布了醫院降薪的文件了,以後要逐步縮小一,二,三級醫院的待遇差距,公立醫院要逐步迴歸公益性質。對患者來說應該是好消息,有能力的醫生可能技術成熟後會去外資醫院或者民營醫院,你怎麼看呢?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關於2021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數據顯示,2021年在全國5456家二級醫院當中,有43.8%的醫院出現了虧損,相當於全國有2400家二級醫院是處於虧損狀態的。

在今年9月的一則消息值得關注。據媒體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2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要保障和改善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加強綜合監管,嚴控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強調,公立醫療機構作爲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力量,時刻要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

總之,隨着各項醫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再加上近幾年大多數醫院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如何過好“緊日子”成爲了醫改新時代的主旋律。

其中醫生的薪酬制度,一直以來都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而當下局勢可謂是將其難度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在傳統思維裡,醫生都是鐵飯碗,或將打破。如果醫院本身資質不高,醫術一般,而設備陳舊落後,很有可能在如今這種市場競爭中,被迫出局。

可以預見,曾經拿高薪的一些醫務人員可能將有一段不適應的過程,薪酬改革已成爲當前醫療行業的大勢所趨。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