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北大國發院節目《中國經濟新動能》收官,林毅夫等12位專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與變革。在此背景下,本站財經智庫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出品高端財經訪談節目《中國經濟新動能》,旨在深入探討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新動力、新挑戰和新機遇。通過與北大國發院12位知名教授學者的對話,爲大衆提供一個全面瞭解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窗口。該節目在全網平臺播出後引發媒體及用戶的強勢關注,全網曝光超5億,全網視頻播放量超7000萬,登上本站、抖音、微博等平臺熱榜60餘次。
林毅夫倡導以“新結構經濟學”爲研究經濟發展、轉型和運行的理論基礎。他從經濟學的變遷切入,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原因及應對策略,並強調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根據發展中國家自身的資源和條件,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共同努力,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林毅夫專訪)
#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
#endText .video-info a:hover{color:#d34747;}
#endText .video-list li{overflow:hidden;float: left; list-style:none; width: 132px;height: 118px; position: relative;margin:8px 3px 0px 0px;}
#entText .video-list a,#endText .video-list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
#endText .video-list .overlay{text-align: left; padding: 0px 6px; background-color: #313131; font-size: 12px; width: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px; left: 0px; height: 26px; line-height: 26px; overflow: hidden;color: #fff; }
#endText .video-list .on{border-bottom: 8px solid #c4282b;}
#endText .video-list .play{width: 20px; height: 20px; background:url(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position: absolute;right: 12px; top: 62px;opacity: 0.7; color:#fff;filter:alpha(opacity=70); _background: none; 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
#endText .video-list a:hover .play{opacity: 1;filter:alpha(opacity=100);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在當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姚洋指出,二戰後的全球化進程在近十年出現收縮。歐美主要聚焦再工業化和移民問題,世界製造業仍在向東亞及東南亞轉移,中國電動汽車未來有望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針對中美關係,姚洋認爲未來二三十年中美競爭關係可能持續。中國要有全球眼光,尤其是在規則制定方面。同時,對待西方要持有平視態度,既不抱怨指責也不俯視,學會理解對方,這是中國在世界聚光燈下應有的大國風範。
(姚洋專訪)
徐晉濤從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和挑戰切入,闡述了實現目標面臨的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矛盾及解決方向。同時對比了行政手段和經濟政策在環保中的作用及優缺點。談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與環保的關係,他強調“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綠色低碳產品轉型,同時環保不能傷害經濟發展信心,要平衡好二者關係並保護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
(徐晉濤專訪)
趙波圍繞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房地產與消費展開分析。他表示,未來房地產發展要注意路徑依賴性和城市化、老齡化問題,合理調整土地供給並提升住房質量。針對當下內需不振的現狀,他指出提升消費關鍵在於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需改善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完善要素收入分配及統一要素大市場。刺激消費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減少基建投入增加民生保障投入。
(趙波專訪)
張丹丹關注了人口變化和技術進步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她指出,AIGC 技術對就業影響存在替代和互補兩個維度,最終結果取決於經濟主體主觀能動性。同時,針對當下的人口問題,她強調人才紅利對中國經濟增長作用大於人口紅利,新技術進步需要創新教育,人工智能將倒逼教育改革。她指出生育率下降主要原因是生育成本高,可通過政府承擔部分養育成本、延長退休年齡、解決非婚生育相關問題等提高生育率。
(張丹丹專訪)
企業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正確理解企業家精神成爲重要議題。張維迎教授指出了企業家精神在市場經濟中的核心作用。他認爲,企業家不僅是資源配置的優化者,更是創新和變革的推動者,他們需要自由環境和法制保障。同時,他強調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對政策誤導強,現有政府幹預經濟理論基於錯誤原理,需要打破經濟學的靜態世界假設。人類進步由超越平均數的事物決定,企業家是社會變異的力量,就像生物進化中的變異帶動社會進步。
(張維迎專訪)
劉國恩深入探討了大健康產業與醫療體制改革。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面,他提議未來可探索按居民健康程度支付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三方激勵相容,也可試點根據居民健康水平結算醫院收入,同時應發揮個人作爲健康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在醫保談判與醫藥創新方面,醫藥創新需產權保護,如諾西那生鈉經科學談判從70萬降至3.3萬,符合藥物經濟學評價。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上,影響健康因素衆多,資源配置方式複雜,資金配置到需方可形成有效競爭,是更好選項,醫療健康服務業增長快但也有挑戰。
(劉國恩專訪)
在查道炯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挑戰,包括全球經濟互動的底層邏輯變化、產品鏈和生產鏈的跨國關聯度調整、日用消費品生產技術水平的扁平化,以及國際環境變化中的人的因素。這些挑戰要求中國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也要積極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的複雜變化,通過提高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和使用便利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文章轉載:[act.share.aipowerschool.com)
(查道炯專訪)
文章轉載:[act.share.jifengdm.com)
徐高探討了房地產紓困邏輯與中國經濟復甦策略。他指出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開發商資金鍊緊、信用風險高,並提倡針對主要矛盾出臺政策。他強調,用人口數據談房地產需求有偏頗,購房需求與人口結構變化無顯著關係。談及中國經濟復甦的關鍵,他認爲構建國有企業所有權競爭性市場,調節企業部門與居民部門收入分配是上上之策。
文章轉載:[act.share.jushengguanggao.com)
(徐高專訪)
文章轉載:[act.share.junyongfangzhi.com)
當今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與領導者如何應對成爲關鍵挑戰。宮玉振指出企業需把握變化與不變、長期和短期的關係,初創期、成長期與成熟期也面臨不同挑戰,在逆境與順境中要採取差異化戰略。同時明晰了企業一把手製定戰略的關鍵,包括如何打造優質團隊,個人與組織的意願與能力的轉化,接班人的選擇等。
文章轉載:[act.share.jinfengfeiye.com)
(宮玉振專訪)
文章轉載:[act.share.jdsmsc688.com)
大變局時代,除了企業戰略的制定,與時俱進修煉領導力也是重要議題。楊壯從領導力的本質切入,通過對國內外職場的案例剖析,指出真正具備領導力的領導者的特性,以及領導者應該如何應對領導力挑戰。他強調,隨着國際關係、經濟以及技術的變化,我們必須思考價值觀的本質,哪些價值觀是必須要堅持的,哪些是應該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重新樹立價值觀,堅守基本的價值底線,中國在世界上才能更受人尊重。
文章轉載:[act.share.iw.com)
(楊壯專訪)
文章轉載:[act.share.hzjjdulou.com)
許憲春探討了 GDP 的基本統計準則與現實中的難題。他指出,以 GDP 爲主要考覈指標有歷史意義,但現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需更科學的指標體系。在數字經濟的衝擊下,生產經營、治理和生活方式產生深刻變化,但現行統計難以充分反映其貢獻。中國應在相關領域總結提煉方法,爭取國際統計標準話語權。
文章轉載:[act.share.hyylmh.com)
(許憲春專訪)
文章轉載:[act.share.hywqlm.com)
通過十二位專家學者的見解,我們得以一窺中國經濟的未來,以及在全球化大潮中,中國如何尋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轉載:[act.share.hulin-zxt.com)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文章轉載:[act.share.huatonglt666.com)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文章轉載:[act.share.huaqiaohua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