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敏:科技驅動愛心 精準實踐公益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作爲一個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從業者,我一直覺得最好的CSR肯定是與企業的主營業務相結合。世紀華通是一家科技驅動的企業。企業社會責任要結合到科技產品和科技創新中來。同時,一定要做到精準,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10月23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舉辦的202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發展論壇上,世紀華通集團社會責任總監王一敏說道。

當前,遊戲作爲數字經濟的超級試驗場,其價值正在超越“玩”的範疇。而在科技的幫助下,可以讓公益更加高效。

王一敏表示,世紀華通比較擅長用遊戲的方式去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或者是讓它變成文化出海強有力的介質。“比如,公司有一款非常知名的IP遊戲《傳奇世界》,我們在遊戲的世界觀,甚至一些場景、人物的服飾造型上也參考了這些中國傳統神話的內容,可以讓玩家在打遊戲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讓他們可以有更大的興趣做一些文化的探索。”

讓科技爲公益賦能

王一敏提到:“十幾年前,大家做CSR會面臨同質化的問題。所以,我說最大的企業社會責任肯定是從你的業務當中來,一定要結合你的主營業務。”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場景,今年5月,我們公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些客人是我們已經陪伴了將近三年的孤獨症孩子。從他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的員工作爲志願者一直陪伴他們。”王一敏說道,“其中一個孩子令我印象深刻。她來我們公司的時候,她的外婆陪着她來。剛到大門口,她就看到了我們一直陪伴她的一個志願者,她就甩開外婆的手,牽起這個志願者叔叔的手。這樣的舉動令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震驚。”

“回想起第一次見到這個小朋友的時候,她的班主任跟我說這個孩子狀況比較嚴重,最好安排兩個志願者陪她。第一次我們有一個志願者非常勇敢,說‘把她交給我吧’,他那次活動整整兩個小時陪着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跟他眼神語言都是零交流的,她從頭到尾一直都在喊:‘我要出去玩!我要出去玩!’”王一敏說道,“這位志願者是我們一家分公司非常資深的總監,因爲他風雨無阻,但凡只要不出差,只要在上海,他都會每月一次來參加這個活動,每次都陪伴着這個孩子。經過近三年的陪伴,難以想象志願者要付出多少的時間和耐心。”

“但在我們看來,面對這麼多自閉症的孩子,陪伴遠遠是不夠的。”王一敏說,“我們想到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幫他們創造一些社交融入的場景,創造一個虛擬的老師,可以時刻陪伴他們做一些社交干預,做一些康復治療。”王一敏透露,世紀華通生態企業數藥智能研發的一款VR產品“AI心河”就可以起到這樣的功能。只要這個孩子有時間,就會時刻有一個虛擬老師陪伴他,做社交融入、健康干預,而且它可以比志願者,甚至比孩子的家長做得更好。“它可以依託一些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比如眼動追蹤),做到人機交互等。這些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把孤獨症孩子眼動的情況和行爲記錄下來,甚至可以做一些分析,反饋給家長、老師做一些參考性的測評。”

此外,由數藥智能研發的適用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6—12歲)的輔助治療和康復訓練數字藥物——專數達®在2023年3月成功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證,成爲該領域首款獲批的“電子處方藥”,填補了國內空白。“以後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可以給他開這樣的電子處方,吃藥的同時,通過電子訓練的方式幫助他強化注意力,治療疾病。”王一敏說道。

讓遊戲拓展更多可能

“我們比較擅長用遊戲的方式去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或者是讓它變成文化出海強有力的介質。比如,我們有一款非常知名的IP遊戲《傳奇世界》,我們在《傳奇世界》的內容取材上借鑑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山海經》《搜神記》等故事,在遊戲的世界觀,甚至一些場景、人物的服飾造型上也參考了這些中國傳統神話的內容,可以讓玩家在打遊戲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讓他們可以有更大的興趣做一些文化的探索。同時,遊戲不僅是傳播文化的一個很好的介質,也可以跟教育、環保低碳等元素相結合。遊戲可以用非常生動的交互語言去跟玩家溝通,加深他們的記憶點,這種接受度會非常高。”王一敏說道。

此外,世紀華通應用遊戲技術,也在探索一些新型業務模式。“我們瞭解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是有藝術天分的,我們可以用他們的畫作以數字藏品的方式去發行,幫助他們就業,或者幫助他們增加一點收入。”王一敏提到,世紀華通內部還孵化了一家專門做數字藏品的生態企業。“去年我們跟上海援藏辦聯合發行了一款西藏日喀則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拉孜藏刀,通過發行數字藏品,探索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傳播我們的非遺文化。”

對於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問題,王一敏表示:“互聯網是未成年人瞭解外界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說,現在的孩子們是網絡的原住民,我們不可能杜絕他們使用網絡。”

王一敏表示:“2022年,公司通過一家專業的公益機構,並聯合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的專家教授,包括一些博士生導師一起做了一項工作。通過調研上海市的未成年人網絡使用情況,瞭解他們怎樣利用好網絡,在網絡上面會遇到的一些風險點(比如網絡霸凌),從而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即很大程度可以減少未成年人網絡風險的一個調節手段,就是提高他們的網絡素養。今年我們也跟這家專業的公益機構合作,幫我們開發了一系列針對青少年、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課程和活動。今年下半年,在上海的一些街道,包括一些社區都開展了這方面的一些課程和活動,反響非常好。”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