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院助力嫦娥六號月背採樣返回
縱覽客戶端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 通訊員韓暘子)6月25日,攜帶月球背面珍貴樣本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着陸。我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從月球背面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的國家。在此次返回任務中,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網通院”)承擔了衛星通信、測控、目標搜索捕獲等技術保障任務,爲嫦娥六號返回保駕護航。
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回到地球附近,如何保證其安全、精準降落到預選着陸區?
爲解決這一問題,嫦娥六號採用了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簡單來講,就是通過設計返回器首次進入大氣層的角度,使其被大氣層彈回外太空並減速後再進入大氣層,從而將速度降至第一宇宙速度,像‘打水漂’一樣。”網通院技術人員介紹。
但返回器在“打水漂”過程中進入大氣層黑障,通信測控會全部中斷。
爲此,網通院研製了車載移動測控站。該系統設備由一輛方艙車和一輛天線車組成,可以實現大範圍、高動態目標的快速捕獲和跟蹤,同時具備對目標進行測距、測速、測角以及發送遙控指令的功能。
嫦娥六號的“回家”路,還少不了“跟拍團隊”的實時播報。
“衛星通信設備就是着陸場搜索回收的‘直播神器’,用於回收現場傳輸指揮信息、測控數據及圖像信息。”網通院專家介紹,本次返回任務配備了衛星通信機載站、車載站和便攜站,搜索回收空中分隊、地面分隊與任務中心的信息,完成通信保障任務。
嫦娥六號降落後,網通院研製的回收區北斗態勢系統便開始工作。該系統包含車載終端、機載終端和指揮型終端三種設備類型,其中,車載終端和機載終端分別部署在着陸場搜救車輛和搜救直升機上,指揮型終端則在後方指揮中心。前方報告搜救載體的位置信息,後方顯示位置要素,指揮人員可及時掌握搜救力量的實時分佈,爲搜救力量的調度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