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政治暴力合理化 美國民主之憂

旺報社評

美國總統大選年政治暴力事件頻傳,使得好萊塢「反烏托邦」驚悚影片《帝國浩劫:美國內戰》格外令人矚目。當然,美國再度發生內戰的情境並不存在,但政治暴力高漲,不但侵蝕美國民主基石,更將衝擊世界秩序,民主世界必須關注。

民粹主義 擴散左派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已兩度躲過暗殺。第一次是7月13日賓州巴特勒郡造勢大會,他在電視實況轉播下遭到槍擊,所幸僅右耳被子彈擦傷,英勇的表現使他被視爲是「天選之人」,聲勢銳不可當,也造成拜登總統退選,由副總統賀錦麗取而代之,可能成爲這次選舉的最大轉捩點。接着是9月15日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打高爾夫球時,又有人企圖行兇,好在特情人員及時察覺,嫌犯於逃逸後遭到逮捕。

川普將暗殺事件歸咎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拜登總統的「煽動性語言」。諷刺的是,川普本人對政治暴力氾濫更難辭其咎。2020年底川普競選連任失利,支持羣衆於隔年1月6日攻擊國會,試圖阻止確認拜登當選,川普的搧風點火是最主要導火線。這場暴力事件造成5人死亡,4名應變警官在7個月內自殺,是美國自越戰時期以來最激烈的政治暴力行動。

美國支持政治暴力者逐年增加,2021年共和黨員支持國會之亂者21%,2024年增加到30%,反對者則降低到20%。美國公共電網新聞時刻/全國公共廣播電臺4月公佈的民調顯示,20%美國人相信政治暴力可以合理化,80%不認同政治暴力。

另一份民調詢問5000名受訪者是否支持政治暴力,只有7%同意,但7%仍代表幾百萬人,不但民粹主義極端分子支持暴力,現在還擴散到左翼自由派。在佛州企圖暗殺川普的勞斯,就主張美國要保護烏克蘭,還要籌組「臺灣外籍兵團」保衛臺灣安全。

「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指出,選舉暴力背後重要一個原因,是重要職務的競選代價太高,高到難以想像,必須窮盡一切手段,只能贏不能輸。美國學者專家分析,政治暴力如同疾病會快速蔓延,從不同意對手演變成要傷害對方。

政治暴力現象不僅限於美國,日本、法國與德國的右翼激進派也風起雲涌,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刺身亡,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也曾遇襲;去年法國攻擊民選官員增加12倍。

選舉效應 外溢國際

專家分析,造成政治暴力的因素包括領袖具有侵略性人格特質、強烈政黨認同、錯誤訊息誤導與陰謀論、怨天尤人、擁有武器等,考量這些因素,剩不到50天的美國總統大選更趨緊張。

據《紐約時報》最新民調,賀錦麗以49%領先川普的47%;《福斯新聞》則是賀錦麗48.5%,川普45.3%,鹿死誰手尚難預料,但選舉更爲激烈可以預期。川普說,「假如我們贏不了此次選舉,我不認爲這個國家會有另一次選舉」,語帶威脅,也使人擔憂若川普選舉落後,拒絕接受結果,可能重演2020年攻擊國會事件,將癱瘓政治運轉,美國民主難以再度承受打擊。

美國選舉的效應將外溢國際政治,美國社會對立、分化,政治鬥爭激進,民主體制基礎鬆動,已經削弱整體國力及世界領導地位,若這次選舉再出現重大瑕疵或抗爭、甚至衝突,地緣政治可能出現權力真空狀態,這不會是國際社會所樂見。

就美中戰略競爭而言,中國政策尚未成爲這次大選主要議題,但共和黨與民主黨,誰對中國更強硬的競賽未曾中斷。若川普勝出,把國內對抗模式搬移到外交政策,以破壞中共體制取代拜登政府的接觸策略,將更加激化中美之間的衝突,無法提升雙方共同利益。

川普於7月第一次遭暗殺後,美國兩黨領袖都呼籲冷靜、降溫,拜登總統告訴美國人民,暴力在美國沒有一席之地,不能允許暴力正常化。只是隨着選舉逼近,選情緊繃,兩黨候選人、特別是川普能有所節制,訴諸和平與理性,將是美國人民與國際社會的共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