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爲臺海和平保留最後機會

旺報社評

國際社會高度關切臺海情勢,美國國防部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提及,共軍2027年或具備在印太地區與美軍對抗的能力,並迫使臺灣政府依北京的條件進行談判;路透則列出大陸奪取離島、封鎖臺海等統一臺灣的6種想定狀況。距離歷史性的「馬習會」僅僅6年,兩岸曾經共同創造以平等協商處理政治分歧的典範,如今卻要面對「以武逼談」、「以武逼統」的情境,令人不勝唏噓。

2027時間點 另類棄臺論

從廣義概念看,無論是「以武逼談」還是「以武逼統」,仍屬大陸「和平統一」範疇,並非以攻擊、佔領等軍事手段實現統一,而是在武力威懾之下,讓臺灣不得不接受「一國兩制」,於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後,保留部分治理權。而美方提出2027時間點的用意,未必是要捲入兩岸戰爭或者爲臺灣與大陸打一仗,而是點出了大陸軍事力量屆時可能強大到逼使美國放棄保衛臺灣的承諾,可以說是另類「棄臺論」。

「棄臺論」曾是華府戰略圈的熱門議題,但主要建立在對大陸政治改革與自由化的樂觀預期上,即主張假如大陸願意融入美國主導的自由世界,美國可以視情況將臺灣作爲交換,放手讓大陸以和平方式統一臺灣。但是,隨着美方認識到40年的對陸接觸政策失敗,原有邏輯下的「棄臺論」自然消亡,但新版「棄臺論」出現,那就是當美國已經無法遏制、封鎖大陸的硬實力,尤其是軍力時,將不得不讓出印太地區控制權,這意味美國喪失了防衛臺灣的能力。

沉浸在美、日和國際力量支持中的民進黨政府,只看到了其中一面,美國則看到了其優勢縮減、控制權衰退的另外一面。北京同時看到了上述兩面,故一邊持續升高對民進黨政府的軍事、外交和經貿施壓,另一邊謹守「戰略定力」堅持和統,空軍巡航也避開民航路線,以免引起國際社會的憂心與介入,應是爲軍事上全面掌控臺海周邊情勢,掌握完全反介入能力爭取更多時間。

兩岸關係若成爲單純的軍事議題,對中華民族將是百分之百的不幸。美方對臺灣的支持絕非無前提的,蔡政府除了亦步亦趨完全配合華府「以臺抗中」的戰略之外,已別無選擇,但臺灣民衆真的能接受自己的家園被武裝爲前線要塞嗎?臺灣年輕人真的做好「全民皆兵」的心理準備嗎?

同樣地,大陸民間武統仇臺情緒氾濫,官方要求民衆儲備糧食和應急品,就被散播成「打臺灣」的謠言,造成多處市場混亂、人心惶惶。大陸高層應該從上述案例中見微知着,再次認識到「戰略機遇期」的寶貴,尚未「水到渠成」就輕易「以武逼統」,把對臺沿海省分前線化,那麼,還會有外資投入嗎?還會有內需市場的發展嗎?萬一戰爭爆發還談什麼「共同富裕」呢?

陳明通稱兩岸可談判

所幸兩岸情勢還沒有嚴重到千鈞一髮的地步,當務之急是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空間,不讓好戰分子與極端民粹主義得逞,更要提防美國以臺海軍事化拖垮大陸、犧牲臺灣。國安局長陳明通在立法院表示,反對以戰逼談,強調我方不可能在統一之下接受中共的制度,但也提到「兩岸在法律監督下可以談判」。陳明通的說法正確,因爲兩岸各自的憲法本來就存在一中概念以及「國家統一前」的定位,雙方基於憲法探討未來的政治安排、乃至討價還價,本就合憲合法,反而蔡總統所說的「互不隸屬論」纔是違憲。但如果陳明通口中的「法律監督」是指民進黨惡意給兩岸協商加高的法律門檻,而漠視憲政體制下的兩岸政治定位,那就未免把別人當傻瓜了!

國臺辦宣佈的「頑固臺獨分子清單」,包括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儘管損害不了他們一絲一毫,甚至可能出現「爲民進黨助選」的反效果,但還是要理解北京把「絕大多數臺灣人」與「極少數臺獨」分割開來的苦心,也要注意到北京並未列入蔡英文、賴清德二人,應有爲兩岸和平留出最後的空間,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做出改變的用意。臺灣即將進入選舉熱季,希望各方都要以人民幸福爲念,爲「臺海和平」保留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