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救出口先救兩岸關係
旺報社評
2月外銷訂單年減18.3%,已連續6個月衰退。合併1-2月金額衰退幅度高達18.8%,爲歷年同期次嚴重。經濟部預估3月恐出現連7黑,減幅將進一步擴大,來到-20.2%至-23.4%之間。難堪的外銷訂單數字,反映的不僅是外部需求極爲疲軟,也預告惡劣的出口表現。央行公佈最新經濟預測,今年成長率從原先預估2.53%下調至2.21%,下修幅度高達0.32個百分點,主要就是出口下滑速度超出預期。
外銷訂單連7黑 陸港最慘
受到出口成長動能大幅放緩影響,廠商紛紛下修資本支出,連帶使得與出口連動性高的民間投資大受打擊。根據央行理監事會後資料,出口與民間投資對經濟的壓抑作用,加總高達0.41%。出口左右臺灣經濟命脈,絕非信口之詞。
出口表現不如預期,除了與歐美終端產品需求下滑有關外,兩岸經貿往來動能萎縮更是關鍵。財政部統計指出,出口連6黑期間,每個月都是大陸及香港衰退幅度最大,平均減幅高達23.7%,是排名第二東協的兩倍以上(-10.2%)。2月減幅更超過3成(-30.2%),衰退金額佔全球比重74.2%。也就是說,2月出口大幅萎縮,將近四分之三金額歸因大陸及香港。
大陸已全面解封,這個現象不太尋常,背後可能不是單純全球貿易衰退因素。同期間大陸出口平均衰退4%,臺灣出口至大陸及香港衰退卻高達23.7%,兩者差距十分懸殊。今年1-2月大陸出口衰退擴大至6.8%,但離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減幅31.8%,仍有兩成以上的差距。
這意味臺灣這一波出口與外銷訂單嚴重衰退,除了全球大環境不佳之外,兩岸關係緊張,讓臺商在陸經營不確定性增加,甚至限縮臺商在大陸的發展空間,纔是真正主因。特別是在中美對抗升溫、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的經貿新局下,民進黨政府決定選邊站,一味靠向美方、抗拒與陸方接觸,更是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關鍵所在。而這當然也會對臺灣出口大陸,形成極大負面作用,進而衝擊到臺灣整體出口。
政府對兩岸關係不作爲、甚至反向作爲,不僅出口商與深耕大陸臺商時有抱怨,臺灣民衆也不樂見這樣的發展。日前陸委會公佈最新民調,高達83.7%受訪民衆表示,希望兩岸可以在疫後恢復健康有序交流,近8成民衆支持兩岸應該加速重啓兩岸空運及小三通等航線,讓兩岸經貿及人員往來更爲便利。
兩岸關係破冰 主流民意
民間希望兩岸多交流,不僅反映在民調上,也表現在實際行動上。最近商總帶團出訪大陸,就是以重啓會談、恢復交流爲目標,與陸方溝通協商農漁產品出口及臺商在陸權益。緊接着,工總及三三會等工商團體紛紛表示,將在近期組團拜訪北京及上海各地,目的無非都是想爲疫後兩岸經貿交流,重新搭建一條便利可行的道路。
民進黨政府傾向經貿靠攏美國,降低對大陸的依賴,但不表示應任由兩岸經貿關係凍結,仍必要傾聽民間的聲音,創造機會讓兩岸破冰。這不只有助臺商在陸營運,也有利臺灣出口與經濟成長。就如同日前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對政府的建言:「兩岸經貿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兩岸貿易要重回正軌,政府應以具體實際行動來緩和兩岸關係,主動釋出善意。」
自1987年政府開放民衆赴陸探親以來,歷經30多年摸索、互探、融合,兩岸經貿早已形成高度依賴、互利共存關係,這是無法抹滅的事實。密切互動、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不僅攸關兩岸經貿未來,更是臺灣經濟增長的保證。近月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嚴重衰退,導致整體出口連6黑、經濟成長率持續下修,已證明這樣的推論不假。
超過8成民衆渴望兩岸關係改善、重新恢復人員與經貿交流往來,這是臺灣的主流民意。現階段兩岸需要的是更多對話與溝通,而非惡意攻訐與批評。如何在和平、互利的基礎下,善用民間力量、尋求兩岸破冰,進而讓兩岸經濟互利共贏,是主政者無法逃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