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AI全球監管 中國不缺席

旺報社評

隨着人工智慧(AI)運用逐漸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全球對AI的安全監管和國際治理更加關切。首屆全球AI安全峰會本月初在英國舉行,會中發佈全球第一份針對AI風險與監管的國際性聲明《布萊切利宣言》。與此同時,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都在積極推動制定AI監管法規。

AI峰會 大陸角色重要

對AI監管的討論由來已久,去年ChatGPT發佈,引發全球AI新浪潮,人們在對生成式AI技術感到興奮的同時,更擔憂人類是否將面臨毀滅性的風險。今年5月,超過350名AI頂尖研究人員和公司CEO簽署聲明,警告「減輕人工智能帶來的滅絕風險,應與流行病和核戰爭等風險一起成爲全球優先事項」。簽署者包括「AI三巨頭」中的班吉歐、辛頓兩人,及Google DeepMind的CEO哈薩比斯、OpenAI的CEO奧特曼等人,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呼籲建立聯邦AI監管機構。但也有人對AI治理持不同觀點,「AI三巨頭」之一的楊立昆就認爲,AI應更開放並提升透明度,避免少數公司壟斷AI技術的弊病。

學界和商界對AI監管存在分歧,各國政府對AI治理的態度也有較大差異。美、日、東南亞等國家相對寬鬆。拜登政府日前發佈首份AI行政命令,規範人工智慧與其開發人員,但國會至今未通過任何相關法案,聯邦政府和企業更注重AI的性能和創新,傾向透過自律和行業準則等方式解決相關風險。歐盟則透過立法途徑對AI進行嚴格監管與處罰,今年底可望通過《人工智慧法案》,對高風險AI系統的使用提出嚴格要求,並對違規企業處以高額罰款。

今年8月,大陸正式實施《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相較先前的意見徵求稿,落地生效的《辦法》放寬監管要求,並增加鼓勵措施。上月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大陸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強調開發中國家在AI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以彌合全球「智能鴻溝」,這是對部分國家主張「小院高牆」的迴應。這一點,亦體現在大陸代表於首屆全球AI安全峰會上的表態中。

儘管存在明顯差異,美國、英國、印度、中國等20多個國家和歐盟能夠共同發表《布萊切利宣言》,應視爲人類攜手應對共同挑戰的開始,能夠將美、中、歐關鍵角色聚在一起,也代表英國外交的成就。峰會舉辦前夕,反對邀請大陸參與的聲浪一直很高,前首相特拉斯還寫信給蘇納克首相,要求撤銷邀請。但馬斯克告訴蘇納克,如果大陸不參與,這場AI峰會就毫無意義。

AI濫用 臺灣尤需警惕

確實,儘管在生成式AI領域,百度、騰訊相對落後微軟、Google和Meta,但得益於大陸的數據優勢和政府的激勵措施,已催生多家初創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大陸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發佈了79個。在上海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30餘個大模型對外亮相。因此,討論全球層面的AI監管與國際治理,無法繞開大陸這個最大的AI應用市場。

近期,美國對臺積電和韓國三星、SK海力士在大陸的晶圓廠給予了延期豁免,但同時進一步升級了針對大陸的AI晶片出口限制措施。一方面進行制裁,一方面尋求AI監管合作,在美國看來這是「競合」,大陸卻認爲是「胡蘿蔔加大棒」難以接受,所以反覆宣稱,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

行政院會日前拍板《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盼結合生成式AI與晶片促進產業創新,原定9月完成的AI專法卻腳步放緩。對AI監管太早或不當,可能扼殺發展潛力,然而,若未能及時阻止潛在濫用,例如金融系統接管失控,以及可發動戰爭的自動化武器等,將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處於兵兇戰危境地的臺灣尤其需要警惕。AI監管的兩難,更需要全球國家同心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