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中國AI企業加速轉向國產芯片

參考消息網2月29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月26日報道,中國的人工智能(AI)相關大型企業正在加緊將芯片切換爲國產,原因是以往多采用美國英偉達的產品,但由於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採購變得困難。

英偉達此前在中國AI芯片市場上佔據着約90%的份額。但是,美國商務部以擔心轉爲軍用爲由,對出口中國的AI芯片啓動管制,2022年秋季英偉達的AI芯片H100等成爲管制對象。英偉達爲了繞過管制,開始向中國出口降低性能的產品等,但由於去年10月的新規定,這些芯片的出口也被禁止。

英偉達計劃向中國出口符合最新管制規定的芯片,但目前,多數中國互聯網大型企業正加快轉向國產芯片,因爲預計美國商務部今後還將繼續實施新的管制,使用英偉達芯片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增加。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表示,已儲備足夠的英偉達芯片,足以再開發好幾代通用大模型,新的芯片限制短期內不會影響騰訊AI能力的發展。但今後有必要尋找中國國內的供應商。

有一些中國芯片企業也將英偉達無法進入中國視爲商機,正在展開行動。海光信息技術公司從2023年秋季開始供應新的AI芯片“深算二號”。新興的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公司也在2023年年末發佈了AI芯片“MTTS4000”。

在逆風下,中國企業的技術開發能走多遠,將左右今後中國的AI產業。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26日報道,中國企業正忙着囤積芯片製造設備及零部件。

報道稱,中國大舉採購有幾個原因。首先,由於預期西方將採取更嚴格的出口限制措施,中國芯片製造商一直在忙着囤積設備,尤其是光刻機。

中國對半導體制造產能的積極投資仍是長期趨勢。中國製造最先進芯片的努力受制於制裁措施,但中國企業正在努力發展較成熟的技術。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稱,該公司今年的資本支出將與去年大致相當,約爲75億美元。

中國正努力擺脫對西方供應的依賴。雖然中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迎頭趕上,比如光刻技術,但中國供應商在某些市場已經能夠取代西方供應商。伯恩斯坦研究公司估計,2023年,中國國內供應商約佔中國晶圓製造設備市場的14%,高於2018年的3%,預計這一比例到2026年將升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