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看人工智能的“中國式創新”:未來在中國!

趙健 【古巴】亞瑟夫

2025年開年,中國國產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破圈”走紅。隨着AI技術突飛猛進,各種AI工具在中國開始走進千家萬戶、賦能各行各業,書寫屬於智能時代的中國方案。

AI不僅改變着中國人的生活和工作,外籍人士同樣感慨頗深。人民網日前採訪了四位外籍人士,從醫療診斷到田間地頭,從戰略研究到藝術創作,四位中國“智能革命”的親歷者和深度參與者都不約而同發出這句感嘆——“未來在中國!”

急診室裡的助手

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的急診室裡,古巴裔西班牙籍醫生加馬列爾·文託正通過實時翻譯工具與一位中國患者溝通。

“在北京的三年多時間裡,我親身經歷了人工智能從一個概念變成中國人的日常工具,”文託說,“人工智能已經出現在交通、商業、醫療和教育領域,改變了我們與周圍互動的方式。”

文託表示,人工智能不僅幫他克服語言障礙,現在更成爲他在急診科工作中離不開的基礎工具。“人工智能能在幾秒鐘內分析 X 射線、CT 掃描和核磁共振掃描結果,幫助檢測骨折、腦出血、中風和其他危急情況,準確性很高。”文託說,這一應用不僅加速了診斷過程,還能減少誤差,讓醫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他強調,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裡,AI技術的使用呈指數級增長,優化了病患就醫體驗,也縮短了響應時間。

“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令人驚歎,而且還在不斷加速”。文託已經預感到人工智能將給中國醫療領域帶來許多變革。“比如,外科手術中越來越複雜的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提高精確度並縮短恢復時間”。

“未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令人興奮!”文託說。

藝術作品的創造者

對於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的哥倫比亞藝術家坎蒂略來說,中國在人工智能與藝術結合方面的進展意義重大。

坎蒂略會使用DeepSeek生成高質量的圖像。“有時我缺乏靈感,就會問人工智能如何迴應,看看是否能從另一個角度啓發我。”坎蒂略說,“我喜歡測試人工智能。最近,我讓它創作一幅關於中哥友誼之船的圖像。它生成的圖像令人驚歎:一艘名爲‘中哥號’的船,上面載着電動汽車和奶牛,這兩個分別是兩國特色產品的代表。”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每一年,我們都能看到中國人工智能的能力在不斷增強,可能性也在增多。”坎蒂略表示。

坎蒂略提到,2019年,他的導師、藝術家邱志傑與中國企業合作開發了一款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任意句子,生成具有邱志傑個人風格的書法作品。“令人驚訝的是,屏幕上生成的字符完全展現了邱志傑獨特的風格和古樸的韻味。”坎蒂略說。

坎蒂略還介紹,2024年,中國首個人工智能藝術學院在天津美術學院揭牌。“我欣賞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對先進技術的態度,因爲他們不僅着眼於未來,還會通過歷史的鏡子回顧過去。例如,今年天津美術學院的所有新生不僅要學習人工智能基礎課程,還要學習書法基礎課程,這是一種千年藝術,承載着中國文化的精髓、美學和思想。”

田間地頭的新動能

古巴農業科學家馬蒂內斯目前正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農業食品研究與技術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他一直在關注中國人工智能賦能農業的突破。

“目前,中國的人工智能在牲畜養殖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監測生產指標、健康、動物福利和環境指標方面。”馬蒂內斯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中國是全球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這對農業生產效率產生了積極影響,並對氣候變化和社會產生了正面作用。在中國,無人機配備了多光譜傳感器,用於檢測植物病蟲害,優化肥料和農藥的施用,以及灌溉類型和收割時間、化學成分。此外,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氣候數據、衛星圖像和土壤條件,以預測產量並規劃收穫,同時使用機器人進行播種、收割和施肥。”馬蒂內斯博士詳細解釋道。

十多年前,馬蒂內斯就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院士建立了密切的聯繫,2013年,他作爲傑出青年科學家獲得博士後獎學金後,開始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項目中擔任國際協調員。目前,他作爲外國專家組成員參與了中國的一個研究項目,旨在探索替代傳統飼料和生長促進抗生素的新飼料。

馬蒂內斯說:“中國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以來,在全球創新鏈中的角色被重新定義,推動人工智能的科技園區和研究中心的創建。這使得中國能夠在顛覆性技術領域進行創新,併產生廣泛的全球影響。”

“許多伊比利亞美洲國家對使用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最大的項目集中在優化流程、監測動物健康和可持續性方面。例如,巴西利用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監測牛羣健康、預測疾病並優化飼料。阿根廷則專注於利用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智能乳業,從而估算牛奶產量並基於代謝數據或其他特徵制定飼料配方。墨西哥將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可持續水產養殖,主要用於控制水質和根據密度預測魚類死亡率。烏拉圭則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從農場到消費者的肉類全程可追溯性。”馬蒂內斯告訴我們。

“憑藉高精度的中國人工智能工具,加上科學家、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家和企業部門的廣泛興趣和網絡,中國將成爲農業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他總結道。

強大的方案提供者

埃德加·佩雷斯是一位來自秘魯的研究員和戰略顧問,近年來他致力於人工智能技術和商業議題演講。他感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是令人驚歎且值得欽佩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如何將人工智能轉化爲推動其經濟和全球影響力的切實力量。中國展示了將戰略願景與實踐執行相結合的獨特能力。”佩雷斯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道。

憑藉在25個國家積累的工作經驗,佩雷斯將中國視爲人工智能對一個國家乃至世界具有變革性和啓發性作用的典範。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是一個非凡的轉型故事。幾十年前,中國還在進口技術;而如今,中國已成爲技術趨勢的創造者。”佩雷斯關注到,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已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

“中國憑藉將前沿研究、大規模投資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法,已穩固確立並有望擴大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佩雷斯強調。

這位秘魯專家將DeepSeek現象定義爲“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顯著貢獻”。“其高效的設計和開源理念使其成爲對拉丁美洲國家來說強大且經濟實惠的替代方案。”

佩雷斯十分肯定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在海外的應用,“我瞭解到一些拉美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初步合作非常具有前景。”他說,“我看到了這種協同效應的巨大潛力:拉丁美洲提供了獨特的資源和特定需求,而中國則提供了先進的技術經驗。”

“我認爲中國將成爲未來十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使用場景將更具規模與精準度。我預見到由人工智能管理的智慧城市將優化交通和能源,個性化醫療將通過預測模型取得進展,而創意產業——如視頻遊戲以及電影——將被生成式工具重新定義。”佩雷斯說,“中國將成爲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的制定者。”